(来源:翔宇医疗)
转自:翔宇医疗
外出吃饭烟雾缭绕、鼻炎发作呼吸不畅、长期久坐呼吸浅快......
在空气污染、久坐办公和高压生活的多重夹击下,现代人正面临着呼吸危机。
请看以下这组数据:
慢阻肺
好发人群:长期吸烟者(≥20年)、40岁以上中老年人、长期暴露于粉尘/空气污染者(如矿工、农民)。
发病率: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13.7%(中国肺部健康研究CPH Study)。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
好发人群:肥胖者(BMI≥30)、中老年男性、下颌后缩者。
发病率:我国3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3.5%-4.8%(中国睡眠研究会流行病学调查),其中男性是女性的2-3倍。未治疗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40%(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ASM)指南)。
呼吸道感染(流感/肺炎)
好发人群:儿童、老年人(≥65岁)、免疫力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
发病率:我国每年流感感染率约10%-20%(中国疾控中心(CDC)流行病学报告);肺炎在老年人群中致死率高达15%-30%(中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多中心研究)。
困境在于:一方面,快节奏生活让人习惯“浅短呼吸”(每分钟仅6-8次),引发慢性缺氧;另一方面,空调房干燥空气(湿度常低于40%)加剧呼吸道敏感,恶劣环境更是使这一问题雪上加霜。尤其是前些年肆虐的新冠肺炎,让许多人多多少少都留下了一些健康或者呼吸上的问题。
如何破解呼吸难题?
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需三管齐下:
1
日常活动
改善环境,调整空气湿度,改善不良生活作息。
2
培养正确呼吸习惯(腹式呼吸)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基础交换。
横膈膜是一块半圆顶状的薄肌肉,分隔上方的胸腔和下方的腹腔;它引导了70%以上的呼吸力量。横膈膜收缩能扩展胸部,产生负压,通过气管引进空气。吸气时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膈向下沉,胸廓向上、向外运动,胸腔体积增大,完成吸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膈上升,胸廓向下、向内运动,胸腔体积减小,气体排除完成呼气。
平静呼吸时吸气为主动过程,呼气为被动,叫做胸式呼吸。在用力呼吸时,除了膈肌、肋间外肌舒张外,肋间内肌及腹壁肌也参与收缩,收缩胸廓,是主动过程,临床上称之为腹式呼吸。我们可以通过主动训练腹式呼吸,提升呼吸能力。
3
必要时借助呼吸训练器强化呼吸肌
呼吸训练器是一种通过传感器检测呼吸(呼气、强度、速度等)向智能设备传输患者的呼吸数据,进行储存、检测、管理和应用;可随着各类患者使用次数的增加来进行数据的收集。用于医疗机构、研究机构对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豫安械备20220002号
豫械广审(文)第250827-16388号
☒禁忌症:
有自然气胸病史的患者;发生气胸或肋骨骨折患者;3岁以下儿童;重度心肺功能不全患者;严重肺大疱患者;存在大量胸腔积液患者;急性心梗未稳定期。
每一次深度呼吸,都是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温柔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