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邯郸多举措推动开发区提档升级
本报讯(陈正、王建国)邯郸有省级及以上开发区19家。近年来,邯郸发挥开发区经济建设主战场作用,采取多种举措推动开发区“瘦身强体”,实现产业集群、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区域协同等提档升级。今年1至5月,该市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签约项目248个,签约金额699亿元,分别占全市签约项目、签约金额的74.25%、78.71%。
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机制,有序剥离开发区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该市19家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设立22家平台公司、4只产业引导基金,从政府主导开发向政府服务推动、企业市场化运作转变。19家开发区全部建立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绩效薪酬制,对人员进行浮动管理、以岗定薪、绩效考核。“以前既要管招商引资,又要管环保、民政等事务,精力分散。如今剥离部分社会事务,专注经济发展,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临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梁书河说。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结合经济发展现状、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邯郸各开发区分别确立1至3个主导产业,形成差异化产业定位。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白色家电产业,以美的邯郸工业园为龙头,引进40余个配套项目;峰峰经济开发区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引入正云科技等项目;邱县经济开发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形成年营收超150亿元的食品产业集群……
为破解产业园区有项目无土地的难题,邯郸积极推动开发区调(扩)区。2023年以来,魏县、成安县、峰峰矿区等地7家开发区调(扩)区获批,占全省调(扩)区开发区总数的三分之一。“依托开发区平台,引进培育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正大制管、全国最大的马口铁生产和出口基地金泰包装等一批重点企业,‘吃钢’产业上下游企业达298家。”成安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安龙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