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孔嘉敏 通讯员 刘维佳
本报讯 昨天,全国稻田杂草防控领域的顶尖专家和植保工作者齐聚“浙北粮仓”平湖,参加全国新型稻田除草剂使用技术培训会,旨在通过技术培训、经验交流与实地观摩,为提升粮食单产注入强劲植保动能,共绘稻田绿色丰产新图景。
昨天一早,一个别开生面的“田间考场”设在当湖街道黄家浜村的新型稻田除草剂使用试验示范基地。广袤的稻田在烈日下铺展,不同区块清晰地标示着各类新型除草剂的试验效果。
“效果确实明显!”看着一块块试验区,专家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一时间,提问声、解答声、讨论声此起彼伏,烈日下的稻田成了最生动的技术交流课堂。
带着田间观摩的直观感受和疑问,与会代表回到会场。培训环节同样干货满满。国内知名杂草防控专家王大伟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人工智能辅助的绿色农药分子设计》。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处长、研究员袁善奎则系统梳理了我国水稻田除草剂的登记现状、管理政策的最新动态以及未来绿色安全除草剂的发展方向,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合规应用与推广指明了路径。
这场全国性的高规格培训会为何选择平湖?答案蕴藏在其扎实的“土地经”和前瞻的植保实践中。作为浙江省内举足轻重的“浙北粮仓”,平湖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43.13万亩、总产19.23万吨,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粮食亩产更是多次刷新全省纪录。然而,稻田恶性杂草始终是制约水稻单产进一步提升的“绊脚石”。特别是随着轻简化栽培普及和多年秸秆还田,杂草群落演替加快,防治难度陡增,亟需全国植保力量合力破题,探索更高效、安全、绿色的防控新路。
面对挑战,平湖坚持以科技为笔、绿色为墨,精心编织现代化植保防护网。自2020年起,全市已配备智能测报灯、性诱监测仪、稻飞虱自动计数监测仪等“电子哨兵”30余台套,并引入AR眼镜、便携式“睿宝盆”等手持智能终端16套,构建起“即拍即传、智能识别、快速预警”的高效监测模式。这一创新模式曾荣获2021年全国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
更引人注目的是,平湖于2025年率先出台《稻田草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突破依赖“化学除草”的传统路径,转向综合治理。方案目标清晰:到2027年,全市稻田草害综合防控效果稳定在95%以上,除草剂使用总量较2024年下降10%以上。
“此次全国培训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平湖植保工作的肯定,更是汇聚全国智慧,加速推动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落地生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一步。”平湖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许建军表示。
下一篇:在东方之珠解锁安逸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