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
7月4日早上7点,当人们还沉睡在梦乡时,十师北屯养老院介护区的走廊里已响起轻柔的脚步声。53岁的杨萍穿梭于各个房间,为卧床老人翻身、穿衣、擦洗。尽管额角已渗出汗珠,但她仍带着温和的笑意轻声询问:“王大爷,今天感觉怎么样?”这样的日常,杨萍已坚守了8年。
在这家住着150多位老人的养老院里,介护区堪称最特殊的“战场”。2017年,初入行的杨萍被分配到这个需要24小时照护的区域。面对挑战,她积极参加各类护理培训,先后前往五家渠、克拉玛依等地学习。从基础护理到急救技能,她如饥似渴地钻研,2019年,凭借出色表现被提拔为护理班长。
工作中的杨萍总是面带笑容,言语温和。她用爱心、细心与耐心照护每一位老人,将每位老人的信息、喜好牢记于心。
清晨,她协助老人起床、护理、洗漱,为失能老人喂饭;白天,喂药、翻身、处理污物,只要老人有需求,杨萍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夜间,每两个小时查房一次,尤其关注卧床老人的呼吸与睡姿。“最怕深夜听到异响。”杨萍回忆,曾有一次查夜时发现一位老人呼吸微弱,她立即联系家属送医,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多盯一眼,可能就多一分保障。”杨萍说。
给卧床老人洗澡是最耗体力的工作,转移体重超百斤的老人常需两三人配合。“刚开始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杨萍坦言。更具挑战性的是应对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情绪波动,面对打骂、处理满屋污物,她总能迅速调整心态,像安抚孩子般耐心帮助老人平复情绪,熟练处理突发状况。“照顾老人就像照顾自己的父母,需要更多耐心。”杨萍常说。
每当帮老人洗漱穿戴整齐,看到对方露出满意的笑容;当糊涂的张奶奶突然清晰地叫出她的名字;当李爷爷把舍不得吃的苹果塞给她……这些瞬间都让杨萍倍感欣慰,找到了工作的价值。获得老人们的信赖与依赖,成了她最大的骄傲。
如今,介护区9名护理员照护着47位老人,高强度的工作背后是持续的体力消耗,但杨萍始终保持着温暖的笑容和专业的服务。老人们亲切地唤她“丫头”,墙上悬挂的一面面锦旗,既是社会的认可,更是老人家属的赞誉。“杨班长给老人擦身时,连脚趾缝都仔细清理,比我们子女做得还周到。”老人家属王玲感动地说。
在旁人眼中,护理工作又脏又苦又累,但在杨萍心中,这是一份充满温度的事业。尽管辛苦,她从未想过放弃:“再苦再累,看到老人的笑容就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