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在文安县新镇镇四村,提起王爱平,无人不竖起大拇指。这位1969年出生的普通农妇,在过去28年里,用单薄的肩膀扛住了命运接连抛来的重击,以惊人的乐观与坚毅,为风雨飘摇的家庭撑起一片晴空,将儿女抚养成人,尽心侍奉公婆,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重生故事。
王爱平原本平静的生活在1997年的冬天戛然而止。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她的丈夫不幸成为智力残疾人,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家中顶梁柱的坍塌,让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瞬间陷入困境。面对这晴天霹雳,王爱平没有时间沉溺于悲痛。看着一双需要呵护的儿女,她擦干眼泪,毅然将整个家庭的重担扛在了自己肩上。白天,她在田间地头干活;夜晚,她照顾丈夫起居、辅导儿女功课,在艰辛中苦苦支撑。
然而,命运的考验并未停止。2000年,更大的不幸降临——丈夫的弟弟因意外触电身亡,家里留下年仅8个月大的侄子。看着嗷嗷待哺的婴儿,王爱平的心被深深刺痛。“这个家不能散!”没有丝毫犹豫,她再次挺身而出,将侄子收养并视如己出。从此,抚养三个孩子长大成人,照料丈夫,成为她生命中最核心的使命。
此后的岁月,王爱平的生活就是一部与苦难抗争的纪录片。她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日夜操劳。田间地头是她谋生的战场,家中灶台、病榻前是她倾注心血的舞台。照顾生活无法自理的丈夫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体力;抚养三个成长中的孩子,需要付出成倍的心血与汗水。生活的艰辛刻在了她的皱纹里,但从未磨灭她眼中的希望之光。她坚信,只要自己不倒,家就在,希望就在。
就在王爱平以为终于能稍稍喘口气时,2020年,命运再次给她出了一道难题:丈夫去世,年迈的公公被诊断出患有结肠癌。她拿出家中所有积蓄,毫不犹豫地安排公公手术,并日夜守护在病榻前,悉心照料。她常说:“老人这辈子太苦了,我要尽最大努力让他多享几年福。”这份至纯至孝的担当,让邻里乡亲无不为之动容。经过两次手术和她的精心护理,公公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如今恢复良好。
王爱平多年如一日的付出,终于结出了丰硕果实。在她含辛茹苦的培育下,儿子顺利完成了学业,找到了满意的工作,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女儿也学有所成,拥有稳定的工作,开启了自己的人生新篇章;当年那个8个月大的侄子,在她的关爱下健康长大,如今也已顺利就业。这个曾经濒临破碎的家,在王爱平不屈不挠的守护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迎来了久违的晴天。
如今,王爱平依然忙碌着,悉心照料着年过八旬的公婆,用她的爱和温暖,守护这个历经磨难却充满温情的家。她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充满震撼人心的力量。她以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责任、坚韧、孝道与母爱的真谛。她如同一盏不灭的希望之灯,不仅照亮了自己风雨飘摇的家,也温暖和激励着每一个听过她的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