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游客陈女士在杭州吃火锅时,发现牛肉发黑、口感不对,便在外卖平台打差评。谁承想,这句吐槽竟换来商家“吃的比狗舔的还干净”的辱骂。事后,商家道歉并开除员工,平台维持差评,警方也上门予以教育。
这两年见过太多“差评闹剧”:有餐馆因差评上门威胁顾客,有网店追着买家删评,还有商家搞“好评返现”刷口碑。可问题不会因为控评消失,只会越攒越多。今天辱骂顾客,明天可能连“挑刺”的人都留不住。要知道,消费者愿意打差评,恰恰是因为愿意给商家改正的机会;要是连差评都懒得写,那才是真正的噩梦。
杭州的这起风波里,有个细节特别值得琢磨:平台用45个大众评审的投票结果驳回商家申诉,警方第一时间上门教育。这说明,当消费者说出真话时,规则正在成为可靠后盾。但更重要的是,商家得学会接招,用差评磨掉傲慢,磨出诚意,磨亮口碑。
那句“吃的比狗舔的还干净”的骂声,终究成了反面教材。它提醒我们:服务的本质是尊重,不是控制;商业的智慧是倾听,不是反击。最好的口碑,从来不是没有差评,而是有勇气面对差评,有能力把差评变为好评。
上一篇:强企链动 智绘未来
下一篇:公司的财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