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赵伟宏观探索
事件: 7 月 14 日,央行公布 2025 年 6 月中国金融数据,信贷余额同比持平于 7.1%,社融存量同比上行 0.2 个百分点至 8.9%,M2 同比上行 0.4 个百分点至 8.3%。
核心观点:信贷改善主要源于企业短期贷款。
6月信贷超预期改善,主因企业短期贷款快速增长,单月同比多增达4900亿。当月信贷同比多增1100亿,其中企业贷款同比多增1400亿,且贷款多增主要来自短贷,同比多增4900亿。结合PPI同比从-2.3%回落至-3.6%、PMI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从53.3降至52.0,企业或对长期投资持谨慎态度,转而优先满足短期运营需要。
居民贷款温和改善,但更多可能源于经营性贷款,而非消费、购房等居民其他需求。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闫先东在发布会上披露“上半年,住户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贷款增加9239亿元”。居民消费贷增长相对缓慢或与当前居民就业前景有关,6月BCI中企业招工前瞻指数为49.1,而2023年6月-2024年6月波动中枢为55.5。
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幅度扩大,除人民币贷款因素外,主要得益于政府债净融资的贡献,但财政融资“前置”推动社融快速改善的阶段可能已趋于结束。从数据看,社融多增规模主要源于政府债,1-6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4.7万亿,而政府债净融资同比多增4.3万亿。后续进入三季度,政府债净融资基数将持续处于高位,社融增速或更趋于平稳。
展望后市,货币政策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7月14日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表示“从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需要时间的,已经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下半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下达或将发挥撬动信贷增长,稳定经济的效果。
常规跟踪:M1和M2同比增速改善。
6月新增信贷22400亿,同比多增1100亿,改善主要源于企业部门。居民贷款新增5976亿,同比多增267亿,其中短贷新增2621亿,同比多增150亿,中长贷新增3353亿,同比多增151亿。企业部门方面,票据融资减少4109亿,同比多减3716亿,短期贷款新增11600亿,同比多增4900亿,中长贷新增10100亿,同比多增400亿。
6月新增社融41993亿,同比多增9008亿,主要源于政府债券。人民币贷款新增23637亿,同比多增1710亿。政府债券新增13548亿,同比多增5072亿。企业债券新增2413亿,同比多增313亿。委托贷款减少401亿,同比多减398亿,信托贷款新增816亿,同比多增68亿,未贴现汇票减少1899亿,同比少减146亿。
6月M2同比上行0.4个百分点至8.3%,新口径M1同比上行2.3个百分点至4.6%。存款结构中,居民存款新增24700亿,同比多增3300亿,企业存款新增17773亿,同比多增7773亿,财政存款减少8200亿,同比多减7亿。非银存款减少5200亿,同比多减3400亿。
经济变化超预期,政策超预期。
事件:7月14日,央行公布2025年6月中国金融数据,信贷余额同比持平于7.1%,社融存量同比上行0.2个百分点至8.9%,M2同比上行0.4个百分点至8.3%。
一、核心观点:信贷改善主要源于企业短期贷款
6月信贷超预期改善,主因企业短期贷款快速增长,单月同比多增达4900亿。当月新增信贷2.24万亿,同比多增1100亿;其中企业新增贷款1.77万亿,同比多增1400亿,且贷款多增主要来自短贷,同比多增4900亿,中长贷仅同比新增400亿。这并非单月个例,6月企业短贷及票据融资余额同比增速较2024年底改善2.1个百分点,中长贷余额同比增速则下降1.6个百分点至8.3%。结合PPI同比从-2.3%回落至-3.6%、PMI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从53.3降至52.0,企业或对长期投资持谨慎态度,转而优先满足短期运营需要。
居民贷款温和改善,但更多可能源于经营性贷款,而非消费、购房等居民其他需求。6月居民贷款新增5976亿,同比多增267亿,呈现温和改善趋势。不过,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闫先东在发布会上披露“上半年,住户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贷款增加9239亿元”。6月居民经营贷新增4220亿,占当月居民新增信贷的73.7%。居民消费贷增长相对缓慢或与当前居民就业前景有关,BCI中企业招工前瞻指数自2024年7月以来围绕50.2的中枢波动,2025年6月最新数据为49.1,而2023年6月-2024年6月波动中枢为55.5。
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幅度扩大,除人民币贷款因素外,主要得益于政府债净融资的贡献,但财政融资“前置”推动社融快速改善的阶段可能已趋于结束。2025年1-6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经历一轮快速上升,从2024年底的8.0%升至8.9%,主要原因是政府债净融资“前置”。从数据看,社融多增规模主要源于政府债,1-6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4.7万亿,而政府债净融资同比多增4.3万亿。后续进入三季度,政府债净融资基数将持续处于高位,社融增速或更趋于平稳。
展望后市,货币政策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7月14日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表示“从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需要时间的,已经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针对下一个阶段的货币政策,他表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下半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下达或将发挥稳定经济的效果,特别是考虑到其可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能同步撬动信贷增长,有利于保持M2和社融与名义GDP增速基本稳定。
二、常规跟踪:M1和M2同比增速改善
6月新增信贷22400亿,同比多增1100亿,改善主要源于企业部门。拆分结构来看,居民贷款新增5976亿,同比多增267亿,其中短贷新增2621亿,同比多增150亿,中长贷新增3353亿,同比多增151亿。企业部门方面,票据融资减少4109亿,同比多减3716亿,短期贷款新增11600亿,同比多增4900亿,中长贷新增10100亿,同比多增400亿。非银贷款减少1026亿,同比少减391亿。
6月新增社融41993亿,同比多增9008亿,主要源于政府债券。人民币贷款新增23637亿,同比多增1710亿。政府债券新增13548亿,同比多增5072亿。企业债券新增2413亿,同比多增313亿。委托贷款减少401亿,同比多减398亿,信托贷款新增816亿,同比多增68亿,未贴现汇票减少1899亿,同比少减146亿。
6月M2同比上行0.4个百分点至8.3%,新口径M1同比上行2.3个百分点至4.6%。存款结构中,居民存款新增24700亿,同比多增3300亿,企业存款新增17773亿,同比多增7773亿,财政存款减少8200亿,同比多减7亿。非银存款减少5200亿,同比多减3400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