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资管风铃)
作者:辛依
ETF所代表的被动投资风潮,正从权益市场加速向固收领域蔓延。
继沪深两市共计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今年初顺利发行过后,今年7月,又一市场信用债ETF创新品种快批快发——首批10只的科创债ETF在7月2日获批后,于7月7日发行,一日募集结束,首募资金超280亿元。
7月17日,该批产品将正式迎来上市。
两轮密集发行之后,年内新成立的信用债ETF将达到创纪录的18只,较年初该品类的3只,产品数量增长了6倍。
信用债ETF供给如此迅速地扩容的根源仍然是需求。
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放大了信用利差交易的有效性,而围绕信用债的指数化投资确实在日渐活跃。
此番科创债ETF的发行,则宛如成为一场“接力赛”。
从市场反应来看,无论是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的规模半年内由发行之初的217.2亿元增长至如今的1300亿元,还是10只科创债ETF“接棒”,一日募至规模上限,资金的投票正在成为此轮被动化投资趋势的脚注。(数据来源:Wind,下同)
AAA的高信用编制与科创主题相结合,成为固收投资攻防要素的凝结;均衡分散的成份券与T+0机制,则有望打造出集多元化策略与流动性管理为一体的配置利器;
参照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的规模增速,即将上市的科创债ETF不仅给场内资金带来了更多可能,更有望促进交易所信用债的活跃度正循环。
01
站稳脚跟
作为直接融资转型叠加科创支持政策牵引而来的“债市科创板”,科创债自诞生初的2022年就突破千亿量级并一路快速增长。
到2024年,全市场累计发行的899只科创债累计募资1.02万亿元,几乎是2年前的近4倍。
今年5月7日,央行、证监会发布有关科创债的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拓展发行人主体至银行、券商、PE等金融机构,极大丰富了科创债的供给。
政策落地短短2周内,科创债发行规模就突破了2500亿,接近2022年全年水平;二级市场成交额超过2000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增长214.9%和62.3%。
科创债已然积厚成势,成为带动交易所信用债更快发展的新曲线,这为ETF的入场提供了基础。
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上宣布“大力发展科创债,加快推出科创债ETF”。
随后几家公募巨头纷纷抢报科创债ETF,7月2日,科创债ETF广发(511120.SH)等首批十只科创债ETF获批。其中,科创债ETF广发等3只产品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另有6只基金跟踪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1只跟踪深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
7月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同日启动发售,并且均实现一日募结,累计首募规模超280亿元。科创债ETF的顺利结募,也在改变债券指数细分品类的格局。
至此信用债ETF正式扩容至21只,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均超越利率债ETF,占债券ETF的超半壁江山。
此轮科创债ETF的全部满募,意味着信用债ETF的总规模突破2500亿元,在整个债券ETF品类中占比将接近2/3,坐稳三大类别中权重最多的存在。
这意味着,诞生3年多来的科创债不断扩张地盘的同时,也让原本小众的信用债ETF站稳了脚跟。
向高等级信用债寻求利差增厚,以指数化产品巩固流动性安全垫,信用债ETF的快速发展也是市场面对收益率持续下行的自然选择。
立足当下,无论是抬高杠杆还是拉长久期,争取阿尔法的空间都在肉眼可见地收敛;而依靠主动管理的信用下沉来谋求更多超额,似乎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但对于追求稳妥的投资者而言,这或许又充满了些许脆弱性隐忧。
高等级信用债ETF的面世,提供了标准化的利差捕捉机会,透明化的风险管理以及更有效的流动性转换能力,或许有望成为当下强化固收组合“攻守平衡”的配套工具。
而一旦面临转向的中性市场乃至下行期,信用债ETF仍然可以凭借其连续成交的机制优势开展信用波段、信用/期限利差乃至信用做空等多维度交易。
存量产品规模生长速度同样佐证了需求潜力。
以2025年之前成立的3只信用债ETF为例,截至今年7月4日的 Wind数据显示,,三只老产品的规模已达941.8亿元,是3年前214.4亿元的的4.4倍,年化复合增长率超过63%。
02
容量可期
面对可能上演的极端气候,投资者需要在市场中做足更多“流动性储备”,能够扮演如此角色的信用债ETF,确实需要更有力的产品创新来丰富自身生态。
此轮科创债ETF扩容浪潮中,瞄准沪市成分券的沪AAA科创债指数,或许就占据着风险收益比更优的象限。
相比年初产品落地的沪做市公司债指数,沪AAA科创债指数具有更加广谱、分散、短久期的特征。
截至2025年6月17日的Choice数据显示,沪AAA科创债指数整体久期仅有3.83年,较前者短了0.27年,样本囊括的145家主体数几乎较沪做市信用债指数实现翻倍,触及的样本容量总和超过8700亿元,高出前者近50%,也远超同期的深AAA科创债指数。
从成分券看,央国企发行人权重占比更高的上证债市,背后隐含了更高的信用条件与配置机会。
评级构成上,沪AAA科创债指数与中证AAA科创债指数相一致,即在要求主体评级AAA的同时,还要求隐含评级达到AA+及以上。
Wind数据显示,沪AAA科创债指数自2022年7月1日的基日至2025年7月4日的3年多区间回报已达14.4%,年化回报率超过4.7%,不但高于沪做市公司债接近50个BP,更领先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达129个BP。
同时,基于此设立的沪AAA科创债ETF,由于支持实物申赎便利,避免了跨市场产品的现金申赎缺陷,这一方面能够避免现金赎回所导致的摩擦成本与跟踪误差,也有利于做市商基于一二级联动或二级T+0反向操作来维持场内价盘。
此轮的科创债ETF发行浪潮中,仅有3只产品跟踪于沪AAA科创债,这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该指数的拥挤度。
其中的科创债ETF广发(511120.SH)跟踪的,正是沪AAA科创债指数。
继年初的基准做市发新之后,广发基金再度参战此轮科创债ETF战局,一方面源于自身头部的行业地位与创新资源,另一方面则与其在债券指数基金上的长期积累有关。
广发基金目前已在利率债指数基金上深耕多年,旗下有市场首批长久期债券指数基金(中债7-10国开债指数)、首只短久期政策性银行债指数基金(广发中债1-3年农发债指数)、首只政金债全指基金(广发中债农发债总指数)。而在信用债方面,有市场上首只上清所央企信用债指数广发央企80。
截至2024年末,广发基金旗下债券指数基金持有人户数已达90万户,而2018年以来该类产品累计利润贡献高达89亿元,两项指标均位列行业之首。
由于债券指数基金存在的成份券数量众多、流动性分层、交易摩擦等问题,债券的被动投资不同于股票,很难实现完全被动跟踪,业内的常见做法是抽样复制+主观优化。
因此业内债指基金大多数由固收团队管理,少数团队涉及到混合资产部、指数投资部。
但广发基金的债券指数投资团队正在日益壮大,当前旗下基金经理共计11人,形成了如今协同作战,策略互补的阵容。
申万宏源证券的一份研究显示,广发基金旗下指数型债券基金近5年保持较低跟踪误差的基础上,整体实现更高超额收益,以0.66的平均信息比率在前二十大基金管理人中居前。
伴随该批产品的首日完募,科创债ETF已然成为一个近300亿起跳的大品类。
7月17日上市后,该批产品的表现同样值得期待。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开端——君不见基准做市ETF较发行之初的6倍级增长,只用了不到半年。
伴随流动性的持续改善与交易生态的日趋繁荣,更多配置与策略资金的流入这一品类或许指日可待。
信用债的ETF征途,注定驶向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