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 周 丹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首先要讲清楚新型政党制度产生发展的逻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研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科学方法,蕴含着新型政党制度生成的内在逻辑。
从世界政党政治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性表现为同类的社会形态有着共同的本质;多样性表现为在不同的民族,同类社会形态中有不同民族自己的特殊表现形式,有自己的特色。虽然唯物史观强调的是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但是可以运用这一观点分析政党政治的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在顺应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潮流中孕育的,是在学习借鉴世界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孕育的,具有世界政党政治普遍的、共同的本质。政党政治的发展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上的政党政治都是同一种模式。恰恰相反,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党制度模式,各个国家根据国情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是在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世界政党政治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多样性,蕴含着一些可为其他后发国家借鉴的普遍性经验。从唯物史观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世界政党政治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政党政治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从我国政党政治发展历程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在我国政党制度演变历程中,近代仿效西方的多党制和国民党“一党训政”的政党政治探索都失败了,最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土壤中孕育、发展,这是历史的选择。另一方面,从政党政治发展逻辑来看,社会矛盾决定革命任务;革命任务决定政党使命、政党制度功能。中国革命任务需要一个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来团结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需要一个能够代表人民利益、发扬民主的政党制度切实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利益、始终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革命任务异常艰巨,仅仅依靠一个政党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因此,在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从人的发展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民族复兴、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是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民解放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的目标。今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旨归。因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合乎唯物史观关于人的发展的演进规律的,也是合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目标的,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从社会发展动力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发生变化,上层建筑也会或早或迟发生变化。新中国成立时,在经济形式上存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结构上,存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了一个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决定了我国政党制度中的领导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决定了各民主党派的存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结构由我国经济结构所决定,并在我国经济结构的演进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唯物史观认为,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规律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也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的。人的活动并不是盲目的、无意识的,而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具有选择性。历史选择性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基于国家生存发展需要,中国人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由我国社会矛盾运动规律所决定的,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有意识有目的的选择,是决定性和选择性的统一。
从利益代表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政党是阶级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农民阶级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中国的资产阶级很多是从封建官僚、地主、商人转化而来,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间左右摇摆,具有先天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无论袁世凯还是国民党都是把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放在首位,没有把推翻帝国主义的侵略放在首位,没有把维护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社会各阶层各界不同的具体的利益。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日益成为利益共同体、政治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因此,从利益代表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整体的、共同的利益;同时,也注重表达、吸纳、整合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利益,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
下一篇:群山灯火处 同心促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