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 本报记者 邱凌 通讯员 郑娜娜
“我们毕业啦!”
“这样的毕业典礼太有仪式感啦!”
……
前不久,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龙华镇金山小学仅有的8名六年级毕业生在镜头前绽放笑容。这是民建莆田市委会社会服务委员会联合民建仙游县支部、仙游普爱爱心协会开展的“留驻童年 爱不孤单”主题活动,为山区学子打造人生第一场毕业典礼。
近年来,民建莆田市委会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工作,通过打造“关爱留守儿童”公益品牌活动,传递着爱的正能量。
圆一个“穿上学士服”的梦
金山小学坐落在距离仙游县城24公里的龙华镇山区,交通不便,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全校仅35名学生,学生家长大多都外出务工。
2023年3月,在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民建莆田市委会与金山小学结缘,开启了关爱和帮扶之路。2023年,民建莆田市委会邀请金山小学师生到民建会员之家——兰溪书苑开展社会实践;2024年,民建莆田市委会又组织植树节活动与读书沙龙,形成“物质帮扶+精神陪伴”的双重关爱。
今年,金山小学有8位学生毕业。在此前开展的雷锋月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民建莆田市委会社会服务委委员、仙游县支部副主委薛成雄发现,孩子们看着城里学生的毕业照,眼神里全是羡慕。“今年这8个孩子毕业,父母都没法到场,咱们可以圆他们一个‘穿上学士服’的梦,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山区留守儿童的成长。”薛成雄提议,为这些孩子举办一个毕业典礼,弥补他们成长中的遗憾。
为此,民建莆田市委会社会服务委明确“用影像留存童年、以仪式传递温暖”的目标,牵头制定活动方案,协调会内外资源,对接专业摄影团队、服装道具供应商。作为活动负责人,薛成雄整合自身公益组织资源,联动合作企业提供摄影设备、摄影团队支持……大家齐心协力,只为给山区孩子们一个难忘的毕业典礼。
用镜头定格温暖瞬间
“从来没有这样拍过照片,很好看,很好玩,很开心!”活动当天,金山小学的孩子们和老师们都十分激动。
活动以“日常服饰+博士服+学士服+休闲服”四套造型拍摄为核心,让孩子们一次性“过足瘾”。“执教三十多年,这还是第一次有公益团队为孩子拍毕业照。愿这份来自爱心人士的温暖,能成为孩子们人生中珍贵的记忆,也愿这份善意助力他们勇敢迈向更广阔的天地。”金山小学校长陈国连说。
不少家长在外务工,相隔千里难以回校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考虑到这一点,民建莆田市委会还贴心地请专业人士为孩子们拍摄毕业微电影,通过影像的传递让他们的父母见证孩子的重要时刻。镜头前,孩子们抱着吉他在操场弹奏、开心地奔跑……这些画面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民建会员,更温暖着远在他乡的毕业生家长。“我们都在外面打工,孩子穿毕业服真好看,视频和照片我都分享给老乡看!”看完毕业微电影,不少家长都兴奋地跟民建莆田市委会的会员们反馈。
“我长大想参军当兵!”“我长大想当医生!”除了特别的毕业典礼,民建莆田市委会还发动民建会员志愿者担任“临时家长”陪伴孩子,教育界民建会员更结合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加入“一对一陪伴”“梦想对话”等互动环节,跟孩子们聊聊心里话,了解孩子们的思想动态。
活动结束,师生们还觉意犹未尽,参与活动的民建会员也受到感染,依依不舍。“第一次走进山区小学做公益,非常有意义,我收获良多。未来,我还将担起责任,多多参加公益活动。”民建新会员方斯琪感慨道。
汇聚微光长效守护
“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是一项长期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民建莆田市委会主委张宗贤认为,应充分发挥民主党派资源优势,为留守儿童办好事、办实事。
早自2006年,民建莆田市委会就将“关爱留守儿童”确立为社会服务的核心工作之一。依托民建经济界别独特优势,构建起“专委会协同+社会组织联动”的立体化服务体系——以民建莆田市委会社会服务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等专委会专业力量为支撑,联合慈善组织、社工机构、志愿服务团队等多元社会组织,从生活保障、学业辅导、关爱陪伴、心理疏导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打造莆田民建“关爱留守儿童”社会服务特色品牌。而此次帮助金山小学8位毕业生举行特别的毕业典礼,就是“关爱留守儿童”这一品牌的具体实践。
除了金山小学,民建莆田市委会还通过整合内外资源,牵起民建莆田市委会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温情纽带:自2015年挂钩帮扶南平市政和县黄坑村,捐建“同心路”,连续十年慰问困难户和留守儿童;2017年,通过莆田市政协大会提案推动全民阅读“七进”活动,覆盖留守儿童等群体……通过多维联动,民建莆田市委会逐渐形成覆盖闽北至莆田本地的帮扶网络,累计惠及留守儿童超2000人次。
初心不改,爱心不辍。“下一步,民建莆田市委会还将通过调研,进一步探索多维度帮扶方式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助力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民建莆田市委会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持续深耕社会服务领域,以品牌化建设为抓手,将公益举措做深做细,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合作,整合更多资源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