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许高悦
法治副校长:
俞露烟,女,1982年出生,现任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福明人民法庭副庭长、一级法官,从事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十余年,4次荣立三等功,担任过鄞州法院少年家事庭副庭长、鄞州区中小学法治教育辅导员、鄞州区基层宣讲“三五支队”分队长、鄞州区关心下一代法治护航员等职。俞露烟率先探索推行合适成年人制度,被宁波市委、市政府评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俞露烟撰写的20余篇调研文章、案例发表于《人民司法》《刑事审判参考》等国家、省、市级刊物。
黄文娟,女,1982年出生,现任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邱隘人民法庭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先后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政法系统“双百政法英模”“2022年度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黄文娟作为鄞州法院“文娟工作室”负责人,带领团队率先探索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模式,成为宁波市审判领域“当事人一件事”改革的闪亮名片,获《人民日报》报道,受中组部调研。
法治小记者:
陶欣如,女,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柳小学六年级学生,擅长拉丁舞、主持、声乐、书法、二胡。
洪俊豪,男,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柳小学六年级学生,擅长羽毛球、做小实验。
以法之名,守护少年的你
近日,鄞州法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他们是受邀参加“大手牵小手 甬法童行 共护未来”活动的法治小记者们。
法治小记者们近距离参观了鄞州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文娟工作室,参加了现场庭审观摩和模拟法庭,法治副校长黄文娟、俞露烟对模拟法庭活动进行了专业点评,并接受了法治小记者的采访。
“我们希望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更深入地认识法院的工作,在孩子们心中埋下法治种子,助力孩子在法治阳光下健康成长。”俞露烟说道。
近年来,鄞州法院从细微处着眼,不断聚焦未成年人所需,创新普法活动形式,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普法活动,“用新”更要“用心”
“未成年人的普法工作不仅要‘用新’,更要‘用心’。简单的说教,普法效果并不理想。要结合未成年人的认知水平,不断创新普法宣传的方式方法,将法律知识融入互动体验,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的法治思维,增强他们的认同感。”黄文娟说道。
近年来,鄞州法院通过“法治第一课”宣讲、模拟法庭、法治剧本杀、法治研学等多种多样的普法形式,在法治副校长的主导下,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打造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新方式,让青少年沉浸式感受法律的庄严与神圣,零距离体验司法的公开、公正与公平。
以法之名,守护“特别的你”
“我的愿望是长大了当法官,做一个像俞阿姨一样的法官。”一名小朋友拉着俞露烟的衣角激动地说道。在孩子们的眼中,俞露烟更像是知心大姐姐,关心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俞露烟和黄文娟定期走进鄞州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困境、流动儿童开展“送给孩子一束法治的光”系列活动。组织孩子们观看防校园霸凌、防诈骗等主题的青少年普法宣传片;进行法律知识抢答比赛;开展“小小法官”体验活动,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的威严与神圣;和孩子们一同过生日,一同默默许下最真挚的愿望。
鄞法护苗,做你的“守护星”
“我想和妈妈一起生活。”在人身安全保护令接近尾声时,豆豆对俞露烟说。
陈某离异后独自抚养孩子豆豆,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败儿”的陈某常常通过“棍棒式教育”教育豆豆。在一次因早起上学而发生的争执中,豆豆受伤。鄞州法院对陈某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并责令其接受半年的家庭教育指导。在“鄞法护苗”未成年关爱室中,俞露烟与心理辅导老师对陈某和豆豆开展了数十次心理辅导,转变了陈某的教育方式,也解开了豆豆的心结。(当事人已化名)
2024年4月,鄞州法院成立“鄞法护苗”未成年人关爱室,全方位、全周期、全过程守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关爱室中,可以进行亲情会见、家庭教育指导,也可以对涉未成年人的家事纠纷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进行调解。
自“鄞法护苗”未成年人关爱室成立以来,已对16名失足未成年人进行了帮教,对18名家长进行了家庭指导教育,对5名被采取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家长进行了心理辅导。
一次法院之行,一堂法治必修课
法治小记者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柳小学六年级学生 陶欣如 洪俊豪
今日踏进法院的大门,开启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法院地图解锁之旅。
第一站:诉讼服务中心。俞法官带我们参观了法院的导诉台、立案大厅、文娟工作室等场所,给我们讲解了诉讼程序、便民措施等等。原来打官司需要准备那么多材料,有那么多不同的程序,法院的工作远比想象中的还要复杂。
第二站:审判法庭。我们旁听了一起盗窃罪案件和一起危险驾驶罪案件的审理,当法槌落下,那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耳边久久回响,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盗窃罪案件的旁听也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三站:模拟法庭。“当法官是什么感觉?”“如果我穿上法袍会是什样子呢”抱着这样的疑问,我亲身体验了法庭角色,代入其中。当“审判长”严肃追问“被告人”,当“公诉人”铿锵有力指控罪行……角色扮演中,我们更深刻体会到案件背后法律认定之复杂、程序要求之严苛。法治副校长俞法官在旁指导、耐心讲解。
第四站:文娟工作室。近距离与法治副校长们交谈,为我们拨开迷雾,“法律并非冰冷条文,它是保护个体尊严、维系社会公序的坚固护栏。”黄法官话语掷地有声,提醒我们守法是每位公民的义务,更是青少年成长不可逾越的安全边界。
法律原来并非遥不可及,它真实运行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寸空间,课堂上遵守纪律,校园里尊重规则,生活中明辨是非……这一切皆是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法律如空气,既无形又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守护着我们。此次法院之行,也是一堂法治必修课,让我们懂得,真正的成长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是法治精神的自觉融入与责任担当。
愿我们能成为法治信仰的守护者与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