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报
同学们知道吗?全球超过90%的大米产自亚洲,而亚洲人的日均消费大米量更是欧美国家的10倍以上。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亚洲人爱吃大米,而美国人只种不吃,非洲人连种都懒得种呢?
这还要从水稻的种植历史说起。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一带,我国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祖先活动的遗迹,从这些遗迹当中,也发现了水稻的种子。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在7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种植并食用水稻了。
这种喜湿热的作物在长江流域完成驯化后,沿着两条路径扩散:南路经东南亚传入印度,北路通过朝鲜半岛进入日本。
而在我国,水稻种植塑造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周礼》记载的“稻人”官职,印证了3000年前中原王朝对水稻生产的重视。
美国是除亚洲国家外重要的稻米生产国,但其本土的稻米消费量有限,大部分用于出口。据统计,美国人均年消费大米不到10公斤,在快餐文化主导的美国饮食结构中,大米更多作为配菜出现,主粮地位始终让位于小麦和玉米。
在非洲尼日利亚,一袋泰国香米的价格,相当于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这个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之一,本国稻米的产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每年都要大量进口稻米。需求量这么大,为什么非洲人不热衷于种植水稻呢?
首先,种植水稻需要犁田、耙田、育秧、插秧、打农药、水田管理、收割、晒干、脱壳等复杂步骤。在非洲的许多地区,由于缺乏必要的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显得尤为烦琐和困难。面对这么复杂的种植过程,大多数非洲人都会打退堂鼓。
从太空俯瞰地球,北纬30度线附近的水稻带清晰可见。这条水稻带恰好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天然优势,让亚洲农民能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站在人类文明的维度审视,大米的全球分布史其实是一部微观版的地理决定论。从这里可以看出,自然环境的选择同样重要,而人类与水稻之所以能够形成这种关系,恰好是因为两者之间互相需要。如果没有人工的参与,水稻或许无法成为今日种植面积如此广阔的植物。
如果没有水稻,生活在热带与亚热带的人,又要靠什么来保证自己的生存呢?因此,两者之间与其说是一方选择了另外一方,倒不如说两者之间是互相奔赴。
上一篇:时间作文开头万能句子
下一篇:读懂孩子的心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