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邯郸晚报
□蒋莉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一方明镜般的水面上,荷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既有绰约的姿态,亦具高雅的品位。路过荷塘,循着荷香望去,全景入目:雅亭曲廊蜿蜒,蓝天上闲云飘荡,白荷清雅素淡,粉荷娇俏可爱,水波缥碧澄澈,荷叶蓁蓁繁茂,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油然地跃入眼帘,铺展成了一池开阔的风景线。
荷自有本心,需抛开表面,以身心细细感受,方能品味其本质。荷的光鲜亮丽引得众人驻足,我不禁猜想,在冰冷黑暗的淤泥深处,荷从最污浊之处脱胎,历经极致痛苦。她心怀希望,立志冲破桎梏,探索精彩世界。等待的过程孤独漫长,同伴间相互鼓励,拒绝沉沦,秉持理想与勇气,坚信煎熬终将过去。去年有五百朵荷花绽放,今年更实现可持续生长,千余朵荷花正盈盈浅笑。雨中,荷仙子们仿佛跳起华尔兹,姿态姗姗,惹人怜爱。
我曾结识一位女子,名唤菡,她轻柔妙曼,外表如荷般优雅动人,笔下文字亦似荷般恬淡内敛。每一场沧桑都化作她眉间的微笑,每一道坎坷都凝成了纯洁的花瓣,其文字明亮妩媚,流淌着深情与隽永。她的生活精致如荷:采摘新鲜荷瓣藏于雅阁,早餐时将荷瓣置于素盘,与香甜粽子相映成趣;泡一杯荷叶茶,简单中蕴含着生活智慧。茶水中,叶片上下翻腾、轻盈舞动,似亭亭玉立的身姿。掀开杯盖,茶香四溢如醉人的月光,呷一口,醇厚微苦中带着一丝清醒。她热爱旅行,如野草般倔强,走过千山万水,在奔跑中收获从容,于薄情世界里深情地活着。茫茫人海中相遇,不禁感叹缘分奇妙,恰似这“不深不浅”的荷花,悄然种在心间。
读《红楼梦》时,我尤为欣赏林妹妹。她本是仙界仙女,下凡以泪报恩。若将她比作花,荷花最为贴切。她孤高善感、多愁善思,如娇花照水般楚楚动人。明代文徵明诗云:“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林妹妹家教良好,知书达理。在贾府与宝玉赏荷吟诗的时光,浪漫而美好,尽显生活本真,正如“掬水月在手,弄荷香满衣”所描绘的那般诗意。
人生如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人在逆境中成长,为求生存,会努力提升适应环境的能力,锤炼出自强不息的意志。一旦时机成熟,便会大展宏图。“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坚守自我,开创楚辞体与浪漫主义先河,成就辉煌,让人钦佩。而那些在舒适安逸中成长的人,往往缺乏竞争意识与应对困难的能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举步维艰,稍有不慎便可能被淘汰。
盛开的荷展现出可贵的韧性,残荷亦不失刚强。残荷是生命的记录,即便到了生命尽头,依然展现着美与精致,无关哀伤。残破的荷叶与枯黄的荷杆相依相伴,无声却姿态各异——或昂首挺立,或弯曲盘旋,或蜷缩成团,或舒展延伸,在寒塘中坚守着生命的美丽本质。这便是生命的力量,让人领悟残缺之美:残缺的韵意,凝结成清美的风骨。
做人当如荷般坚强,唯有内心真正强大,方能从容面对生活的纷繁复杂。他人只看重结果,过程却需我们独自承担,坚强便成了唯一的选择。若心中有一方池塘,不妨种下“不深不浅”的荷花,待其绽放一池芬芳,集刚柔于一身。花开时,从容不骄;花谢时,淡定不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