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两年时间,杨帆在村里建起了颇具特色的“尘外楠山”高端民宿,为蔺田吸引了大量的客流。
“以前村里穷,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环境好了,机会多了,大家心里都怀揣着那份对家乡的热爱,按照‘抱团发展,共享资源,守护家园’的约定回乡发展。”杨帆说。
规模化养牛、绿色蔬菜种植、特色民宿和农家乐、康养项目、餐饮店……返乡的年轻人们将资金和技术转化成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
曾经的“空壳村”已经被“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取代,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累计达700多万元,纯收入累计达170多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百万元村”。
从村委会的创新“打法”,到群众由内而外养成的“主动性”,再到返乡力量的全方位发力,蔺田三重“约定”的力量,终让“石头村”开出“幸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