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孟之间
出处: 《论语·微子》:“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典故: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孔孟之道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典故: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梁孟相敬
出处: 《后汉书·梁鸿传》:“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典故: 原指东汉时期梁鸿与妻子孟光相互敬爱。后泛指夫妇相敬
孟母三迁
出处: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典故: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优孟衣冠
出处: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庄五受到感动,封了孙叔敖的儿子。
典故: 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2. 关于孟什么母什么的心情四字成语孟母三迁
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褒义词;形容教子有方。
【成语性质】褒义词
【另外写法】孟母择邻、慈母择邻。
【相关史料】《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孟母三迁”的“三”字的意思为“多次、屡次”解释,而不是简单的“三次”的意思。本典故中孟子的母亲的确是搬迁了三次,即:居住之所近于墓、近于市、近于屠、学宫之旁。不过作为引申义,“三”还是虚词,泛指多次。“三”字类似的用法如“韦编三绝”等。
3. 带有“孟”字的成语有哪些1. 孟公投辖 mèng gōng tóu xiá:孟公:西汉陈遵的字;辖:安在车轴末端的挡铁。原指陈遵强留客人陪他饮酒。后形容喜酒好客,情真意笃。
2. 孟嘉落帽 mèng jiā luò mào: 孟嘉:东晋时大将军恒温的参军。形容才思敏捷,洒脱有风度。
3. 孟母三迁 mèng mǔ sān qiān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4. 季孟之间 jì mèng zhī jiān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5. 孔孟之道 kǒng mèng zhī dào: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造句:
1. 我与他真是孟公投辖。
2. 孟嘉落帽,前世以为胜绝。
3. 他背熟的的班姬《四诫》从头学,不要得孟母三迁把气淘。
4. 吾亳州牡丹,年来浸盛,娇容三变,尤在季孟之间。
5. 孔孟之道的大部分精华要好好继承与发扬光大。
4. 孟字可以组什么成语孟字可以组什么成语 :
孟母三迁、
孟嘉落帽、
季孟之间、
优孟衣冠、
孔孟之道、
梁孟相敬、
孟公投辖
衣冠优孟: 春秋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王受到感动。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指登场演戏
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梁孟相敬: 原指东汉时期梁鸿与妻子孟光相互敬爱。后泛指夫妇相敬。
孔孟之道: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季孟之间: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优孟衣冠: 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上一篇:你知道金庸笔下最强女掌门是谁吗?
下一篇:怎样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