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中小学陆续放假,学生们迎来近8周的“超长暑假”。如何让孩子们安全、健康、快乐地度过假期,记者采访了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以及心理专家,梳理多类需要家长留心的“暑假关键事”。
警惕“玩手机”被骗子盯上
暑假期间涉未成年人电信诈骗警情高发,不法人员通常通过“游戏交友”等方式寻找目标。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反诈民警王佳告诉记者,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骗子的骗术也有所不同。例如针对初、高中生,骗子以买卖明星周边产品或游戏账号方式寻找目标,引导未成年人到“假网站”交易骗钱。还有的则在游戏直播间发送“打赏主播可参加返利活动”广告,将未成年人员引诱至QQ群或微信群中,实施“刷单返利”骗局。此类诈骗不仅造成财产损失,更对未成年人造成心理伤害。
提防心理“暑假综合征”找上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暑假期间脱离校园规律的学习生活节奏,一些孩子社交活动显著减少,容易过度沉迷虚拟世界。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瑛表示,短视频、碎片化信息的大量传播,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多维度的负面影响。生理层面,过度使用互联网会干扰青少年的生活节律,影响视力和睡眠质量。在认知方面,青少年在接触互联网信息时,若对某类信息产生偏好,后台大数据推送机制会使他们接收的信息趋于单一化,进而影响其对事物,包括自身问题、学习、亲子关系等的全面客观认知。
北京市昌平区精神卫生保健院有关负责人提醒家长,暑期里,孩子脱离校园集体生活,情绪波动可能更易隐藏。应合理规划,让假期张弛有度,家长与孩子一起制订暑假计划,避免盲目报班填满日程,也防止沉迷电子产品。
外出活动人身安全不能“放假”
北京市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处副处长李禹江表示,首先应关注居家安全,督促孩子不在飘窗或阳台上玩耍、不用湿手或湿布触碰家用电器、不往窗外抛物、不玩火等。其次,应关注户外出行安全。暑假天气炎热,游泳、戏水热度攀升,但同时也是溺水事故高发期。家长要教育孩子不到江河、湖泊、水库等危险水域玩耍,游泳应选择正规场所,并在成年人陪伴下进行。在户外露营时,不要去未开发区域,切勿盲目探险,尽量选择成熟、有安全保障的景点地点。此外,夏季极端天气较多,要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活动,外出突遇暴雨时,要远离高压线路、电气设备等危险区域,在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据新华社电
下一篇:公益托管班让暑期生活很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