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近日,在位于乌当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的贵州嘉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隆隆作响,工人正忙着拆解、破碎、分筛回收的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提取镍、钴、锂等金属材料,循环再造新的电池材料。
“废旧动力电池根据不同条件,可按不同方式进行梯次利用,可拆解重组做成应急电源、储能设备等产品继续投入市场,也可以进行拆解、破碎等处理,提取电池中的钴、镍、锂等金属材料,重新应用在新电池上,实现回收与梯次利用的闭环,也避免了电池污染环境。”贵州嘉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孙皓介绍。
作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乌当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引进绿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新业态。2021年,贵州嘉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落户乌当区,成立了贵阳市第一家专门从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与综合利用的企业。
该公司总投资8000万元,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已建成废旧动力电池拆解与pack组装线、废旧动力电池破碎分筛线、废旧电池极片破碎分筛线等生产线,具备年处理5万余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的能力,同时生产电动二轮车、三轮车电池和便携式储能设备等产品。目前,公司正在进行设备中试,预计月内验收并投产。
“公司注册落地后,得到了省、市、区各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不仅在政策、资金、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还多次到公司实地了解发展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公司的建成投产及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孙皓说。
今年5月,该公司推出电动车“换电租电”运营项目,将梯次利用生产的电池投放到市场,为快递小哥提供电动二轮车、三轮车“换电租电”服务。
孙皓介绍,电动车“换电租电”服务与共享充电宝一样,通过在换电柜上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随取随用,非常快捷。这种“以换代充”“以租代买”的方式,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个人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该公司在广东和贵阳市场投放了300个换电柜、3000块电池,“换电租电”已运行40余天,服务快递小哥2000余人次。
我国首批大规模新能源汽车销售集中在2016年至2020年,按动力电池平均寿命5至8年计算,预计2025年至2027年将迎来首批电池“退役”高峰。届时,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也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机遇。
“废旧动力电池含有大量金属资源,就像一座‘城市矿山’。”孙皓说,贵州不仅具有良好的上下游产业链基础,也具有广阔的市场。接下来,公司将力争把废旧动力电池“吃干榨尽”,研发更多惠及民生的产品,助推乌当区加快绿色、循环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生态体系建设。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黎荣
(《精开“城市矿山” 守护绿水青山》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下一篇:形容用力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