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7月11日,记者走进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高新区的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纳厂生产车间,只见先进设备高效运转,技术人员专注操作,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7月11日,在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纳厂生产车间,技术人员专注操作,保障先进设备高效运转。
作为全区科技领军企业,今年以来,该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引进国外电解生产金属锂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式扩容电解槽空间结构,精准调控电解液对流速度,从而显著减轻了对槽砖的强对流冲刷,成功完成对现有金属钠生产线的改造升级。改造升级后的金属锂电解槽运行周期延长了60天以上,单槽产能提升了17.39%,金属锂产品中硅、铝含量稳定,产品纯度从工业级跨越式提升至电池级(99.98%)。这一系列技术革新,不仅使得产能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更带来了综合经济效益的飞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技创新是我们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尤其是现在市场环境竞争激烈,只有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才能保持竞争优势,推动我们企业向更高端、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发展。”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纳厂生产技术室机械工程师曹纪国告诉记者。
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今年以来,阿拉善盟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培育新兴产业、强化政策保障,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走出 “科技引领、产业升级” 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让经济发展如“一池春水”活力迸发,为全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在内蒙古圣氏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化验分析室内,实验人员正在进行氨基甘油性能改良和新产品研发实验。(资料图)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走进内蒙古圣氏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化验分析室,实验人员正在进行氨基甘油性能改良和新产品研发实验。作为一家科技先导型企业,圣氏化学长期致力于造影剂中间体系列产品的研发,企业建成的1800吨/年氨基甘油连续化生产装置,实现了氨解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有效降低了人员接触高毒物质氨的风险,实现了二蒸蒸汽的回收利用,显著降低了系统能耗。围绕该核心技术与装置,该企业已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其中1项发明专利荣获全区首届专利奖优秀奖。
“我们的产品质优价平,产品纯度能够达到99.5%以上各种规格的供应,下游原料药企业客户已经把产品主要需求从国外进口转向从我们公司购进。目前,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现在能达到40%,全国市场占有率达能达到65%。”内蒙古圣氏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张政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阿拉善高新区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培育,通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推动科技企业矩阵实现裂变增长。截至目前,该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总量与增速均居全盟首位,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比重达66.8%,科技创新正从“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最大增量”。
科技创新,离不开好政策的支撑。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结合实际,聚焦重点发展领域,推动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技术创新,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主体,积极引入优质创新资源,加大高端人才集聚和创新引导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激励、政企平台搭建、精准服务对接等举措,为企业提供了全链条的支持体系。截至目前,该示范区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8家。
内蒙古庆华集团腾格里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挂牌成立。(资料图)据了解,今年以来,阿拉善盟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创新主体持续壮大、创新成果加速涌现。上半年,该盟获批上级各类科技项目26项,项目数量和资金支持额度创“十四五”以来历年新高;创新平台建设成效突出,新增5家自治区级科创平台,11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165万元奖补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捷报频传,技术合同成交额0.59亿元,同比增长3121.28%,增速位居自治区前列;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引进赵东元等3名院士以及屠鹏飞等6位专家教授担任科技领域专家顾问团成员,向山东大学推送该盟科技创新需求21项,选派154名科技特派员精准服务366家企业,创新生态不断优化,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今后,我们将在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上持续发力,着力破解影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关键制约,加大力度遴选优质科技项目、推进科创平台建设、提高成果转化效率、拓展科技交流合作,不断塑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新优势,为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阿拉善盟科技局副局长王艳说。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刘宏章
阿拉善盟融媒体中心记者:王萍
编校:陈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