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当前正值汛期,北京市顺义区坚决贯彻“以防为先、系统治理”方针,闻“汛”而动,下好“先手棋”,通过系统化施策,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屏障,切实守护群众安全和社会稳定。
科技助汛,强化巡查监测精度。顺义区发挥河长制、湖长制“龙头”作用,加密日常监督巡查频次,动态掌握市、区级98个断面水质状况,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804处。值得关注的是,顺义区依托自主研发的水环境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汛情监测预警智慧化、精准化,今年以来,平台精准推送预警信息55条,对属地提供针对性帮扶指导40家(次),为精准防治水环境风险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源头控污,动态监管排污网络。杜绝污水直排是保障入河水质的关键。顺义区创新采用“线上实时监测+线下精准核查”模式,对全区183个入河排污口实施全流程、动态化闭环管理。通过建立健全问题台账、限时整改和销号管理机制,确保每一个排污口责任到人、监管到位、整改有效,切实从污染源头保障入河水质达标。
清管通脉,畅通城市“毛细血管”。为确保雨水管网通畅,避免污染物随雨水入河,顺义区集中开展专项“清管行动”,成立6个工作组全面攻坚。今年以来,已累计清掏雨污水管线390千米,清理雨水口18697座,清除管道内垃圾污物5000余立方米,极大提升了城市排水系统在汛期的承载能力,有效减轻了污染物入河风险。
预警提效,构建快速响应体系。为提升汛期风险应对速度,顺义区着力完善“气象+水质”双预警机制与“在线实时监测+人工加密检测”互补的快速响应体系。重点加强对属地断面、污水处理厂站等核心点位的汛期实时监控和预警指导,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这套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区防汛工作由被动应急向主动、智慧化管理升级转型,为汛期科学决策、精准调度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