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两千公里的机场路,数十次迎来送往,两人早已成了彼此的牵挂。
在平凡的驾驶岗位上,蔡金贵用她的真诚与热心,为远道而来的异乡学子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也让西宁这座高原古城的善意,随着车轮的滚动,传递到千里之外的天津。
“姑娘,别慌,蔡姨在呢!”这句朴实的话,在天津女孩张雪琦的内心记了5年。从2020年初到青海求学,直到今年毕业,西宁网约车司机蔡金贵的这句话,给了张雪琦在异乡独自生活的勇气和学习的动力。
7月4日,张雪琦的母亲赵女士特意致电《西海都市报》,并发来一封感谢信,想通过《西海都市报》感谢这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西宁网约车女司机。
2020年秋,考入青海大学的张雪琦,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西宁。走出西宁机场,他们一家人坐了一辆网约车,开车的是一位性格豪爽的女司机,她自称“蔡姐”。“那是我们一家人第一次来青海。上车后,发觉我们有些拘谨,蔡姐就主动跟我们搭话,说青海的天有多蓝,油菜花有多好看。”赵女士回忆。当时他们一家人对青海一无所知,蔡金贵的话语像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瞬间对这座陌生的城市产生了好感。
途中,赵女士随口问起西宁有什么特色美食,蔡金贵当即说:“你们第一次来,得尝尝地道的青海美食!”随后,蔡金贵把他们一家人送到西宁一家老字号饭馆,推荐了酿皮、手抓羊肉等特色美食。临走前,蔡金贵还主动搭话:“吃完了给我打电话,我来接你们去学校,我家就在青海大学附近,对那里很熟。”
等赵女士一家人吃完饭拨通电话后,蔡金贵很快出现在他们眼前。随后,蔡金贵把他们送到青海大学校门口。下车时,蔡金贵笑着对张雪琦说:“姑娘,以后在西宁有啥事儿,就给蔡姨打电话,别客气!”谁也没想到,这句简单的承诺,一守就是5年。
往后的日子里,张雪琦往返机场、学校,总会联系蔡金贵。热心的蔡金贵不仅车开得平稳,更成了张雪琦在西宁的亲人。放假回天津,蔡金贵会发信息叮嘱张雪琦“路上注意安全”,临别时还往张雪琦的包里装了牦牛肉干、黑枸杞、沙棘等青海特产。而返校时,张雪琦也总记得给蔡姨带天津的特色小吃。
“她以数载不变的真诚和善意,于平凡车轮之上为远离故土求学的孩子筑起了一座移动的温暖驿站,更以无言的行动,为西宁这座高原古城增添了无法丈量的精神高度……”给蔡金贵的感谢信中,赵女士这样写道。
7月9日,当蔡金贵看到赵女士一家饱含深情的感谢信时,内心也深受触动。“因为天津离西宁确实很远,看得出他们一家人初来青海时的陌生和谨慎。作为他们一家来青海接触到的第一个青海人,我就想,网约车司机也是展现青海形象的一个窗口,应该多向他们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让他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蔡金贵说。
5年,两千公里的机场路,数十次迎来送往,两人早已成了彼此的牵挂。今年,张雪琦完成学业,蔡金贵依旧安全准时地把她送到机场。临别时,两人依依不舍地约定:将来一定在青海重逢。
“蔡姨让我觉得,西宁不是陌生的异乡,是我的第二个家乡。”张雪琦说。这份浓浓的归属感,很大程度上源于蔡金贵。在平凡的驾驶岗位上,蔡金贵用她的真诚与热心,为远道而来的异乡学子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也让西宁这座高原古城的善意,随着车轮的滚动,传递到千里之外的天津。
西海新闻记者 吴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