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统年间,常州文人赵梅庵把卜弋桥作为城西八景之一,称做“卜弋云溪”。后来,有人称赞卜弋桥“地滨鹤溪,重桥垂拱,曲水环抱,而隔岸长堤,桃柳成荫,渔舟三五点缀其间,风景佳绝,不啻天然画图也。” 我们不知道古时卜弋风景究竟如何,现在看已无此佳境。可能由于传说“卜弋望仙”,遂有仙则名,流传至今。 古代,卜弋桥一带属鸣凤乡,地名叫千墩里,据说元朝元统年间(1333~1335),常有一只奇异的鸟飞来,鸟来祸来,不是旱、涝、风灾,就是蝗虫为害,鸟成为不祥之物。群众畏惧,束手无策。有人带着弓箭去“大圣院”向神佛祈祷,并占卜何时能除掉祸鸟。当夜,梦天神告示:“数日后,有黄衣羽人(即仙子)来,只要恳求他,鸟就可除。”如期果然,众人叩求,羽人当即跨上鸟背,冲霄而去。人们纷纷跑上高桥,引颈仰望,故称“卜弋望仙”桥。所谓“弋”者,指用带绳的箭射鸟,“卜弋”者指占卜求神除鸟的意思。 相传羽人即丁令威,于溪上化鹤,故名白鹤溪。卜弋望仙桥横跨溪上,是元世祖至元年间建造,明朝嘉靖初年修理,万历年间重修。
上一篇:交建股份拟转让天津轨道基金1%份额 交易价5000万元
下一篇:如何弹奏儿歌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