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不是束缚手脚的绳索,而是丈量初心的标尺。当前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党员干部更需要以底线思维校准政治坐标,在风浪中把稳方向,在诱惑前守住本色。这既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对个人政治生命的珍视。
底线思维的本质是风险预判能力。它不是消极防御,而是主动设防。有些干部把“不出事”当作底线,实则降低了标准。真正的底线思维要回答三个问题:最坏情况是什么?如何避免最坏情况发生?如果发生如何应对?想清楚这三个问题,决策才有底气,行动才有分寸。
政治底线是带电的高压线。对党忠诚不是抽象概念,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有的干部在重大问题上态度暧昧,在原则问题上立场摇摆,这都是政治底线失守的表现。必须清醒认识到,政治上的模糊地带往往是危险的开始。只有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才能防止“小管涌”演变为“大塌方”。
纪律底线是防腐拒变的隔离带。党员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面对围猎腐蚀,仅靠个人觉悟远远不够。要把纪律规矩当作“防弹衣”,在权力行使中设置“过滤网”。值得注意的是,纪律底线不是划在违纪边缘的虚线,而是需要保持的安全距离。守住纪律底线,关键在养成“条件反射”般的规矩意识。
道德底线是人格魅力的奠基石。群众评价干部,既看政绩更看品行。有的干部认为只要不违法,道德瑕疵无伤大雅。这种思想十分危险。党员干部的道德标准应该高于法律底线,这既是优良传统,也是现实要求。在私德领域放松要求,公权力就会慢慢被腐蚀。
能力底线是履职尽责的硬杠杠。新形势下,仅凭经验办事越来越行不通。有的干部在重大风险面前手足无措,在复杂矛盾面前束手无策,本质是能力底线失守。党员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能力跟不上时代要求,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践行底线思维需要系统思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建立全方位的防御体系。政治底线管方向,纪律底线保廉洁,道德底线树形象,能力底线强担当。四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只有织密这张防护网,才能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
底线思维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不能停留在口头表态,而要转化为工作方法。制定政策要考虑最坏影响,推动工作要预留回旋余地,服务群众要守住公平正义。越是形势复杂,越要坚持底线思维;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强化风险意识。
守住底线方能行稳致远。对党员干部而言,底线思维既是政治智慧,也是生存哲学。把底线当作生命线来守护,我们就能在惊涛骇浪中稳坐钓鱼台,在伟大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供稿:神木市委组织部
作者:曹 斌
编辑:许沥心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