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旅游报
□ 本报记者 任 丽
延安保育院剧场内,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以战时托孤故事为蓝本,每日3场演出成为“行走的红色历史教科书”;在金延安景区,大型红色沉浸式歌舞剧《延安十三年》融合街区行进式表演与舞台表演,让游客穿越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华清宫景区瑶光阁内,《12·12》以全国首创实景影画剧形式,在西安事变发生地燃起观众的爱国之情……这个暑期,“跟着红色演艺去旅行”吸引各地游客来陕西,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历史,感悟革命精神。
《延安保育院》感亲情温情
夏日的延安保育院剧场,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正在上演,剧场内坐满了参加研学活动的孩子。他们在倾斜舞台前触摸弹痕,于垂瀑星空下摹写保育日记,安塞腰鼓激荡血脉里的红色基因。
“初中毕业那年已看过《延安保育院》,这次高考结束是第二次来观看,仍然让我热泪盈眶。4幕剧情生动勾勒出革命先辈在战火中守护革命后代的英勇群像。”7月2日,高三毕业生宋悦告诉记者,现在的她越发喜欢参与性强、内容有深度的旅游项目,“观看《延安保育院》让我思考‘置身其中成为谁、肩负何种使命’,并产生深层情感共鸣。”
重看《延安保育院》,宋悦有了新发现,“剧场里还设置了革命英雄展,展览再现英雄们舍生取义的壮举,展现不同时期的精神丰碑,让我对演出也有了新的感悟。”
《延安保育院》艺术团副团长、主演田洋介绍,自己5岁的女儿也在剧中饰演了角色。她会常常询问女儿的感受,用更贴近孩子的视角体会自己的角色,让演出更具温情。“在残酷的战火硝烟中,保育员和战士们全力守护‘希望火种’,用鲜血和生命写下关于大爱与信仰的‘红色童话’,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延安保育院》2011年首演,曾参与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并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我们将持续优化提升《延安保育院》剧目,策划‘情景演绎+观众互动’延安十三年红色国潮项目,以及‘烽火摇篮’大学堂沉浸式体验活动,推出‘唱不完的信天游、唱不尽的红歌情、说不完的红故事’等特色大思政课。”《延安保育院》营销总监黑乐乐说。
《延安十三年》看峥嵘岁月
从红军长征胜利抵达延安,到中共七大的胜利召开;从大生产运动的热火朝天,到延安整风运动的思想洗礼,每一个历史片段都被鲜活地呈现在舞台之上。大型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凭借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自2021年6月首演以来,赢得了游客的广泛赞誉,成为游客来延安必看的红色演艺之作。
7月1日20时许,当金延安街区的剪影浸染暮色,陕北信天游穿透历史云烟,《延安十三年》开演了。随着音乐声响起,游客在演员的引领下走进“城门”。整场演出将街区行进式表演与主舞台表演巧妙串联,融合戏剧对白、民歌对唱、秧歌、腰鼓等艺术表现形式,带领游客们一同回到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
“以天、地、墙三维撕裂式舞台美学及科技赋能演艺,音效、灯光、演员表演都很到位。”贵州游客陈颖称赞道,“黄河”天幕投影+威亚飞人,演员悬空搏击“浪涛”,地面舞者深情演绎东渡黄河的场景,枪炮声、号角声、民歌旋律环绕,在平行时空里,自己既是见证者也是剧中人。
“我们复原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街景,选取当时的典型人物和故事,通过声光电融合的技术创新手法和互动式、沉浸式的表演形式,让游客在观演中更好地接受精神洗礼。”陕西旅游集团延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光辉介绍,演出由“落脚延安、事变破晓、鲁艺白毛女、百花齐放、东渡解放、歌唱祖国”6个主要场景串联而成。为了提升游客观演体验,《延安十三年》2025演出季增加了观众的互动体验。观众在街区集齐“革命印记”后,再跟随演员行进至主舞台,一起用歌声点燃“信仰之火”,完成从“见证者”到“传承者”的身份转换。
“6月10日至8月31日,全国中、高考考生凭本人准考证可免费观看《延安十三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打造红色经典品牌,让游客多维度感悟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田光辉补充道。
《12·12》悟历史决策
“枪口一致对外……”7月5日午间,演出前15分钟,游客与演员一起振臂高呼,互动演绎。西安华清宫景区上演的《12·12》西安事变实景影画剧取材于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故事。自2017年1月正式开演以来,演出通过360度影像呈现、全息声学系统、全方位舞美设计、戏剧式灯光以及特效呈现等方式将观众拉入历史,被业内人士评价为“一幕牵动情怀的历史回望”。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研学旅游产教融合中心主任范彬彬介绍,演出通过“小邮差传递密信”“报童高呼抗日口号”“少年学生街头演讲”等贴近孩子视角的情节,将“家国”情怀转化为“保护家人”“守护家乡”的质朴情感。
“我们在刀、枪、牌匾、桌椅等道具设计上精心把握,力求还原真实。台上22套设备以及台下16套设备隐藏于剧场各个位置,配合剧情推进快速切换布景,让观众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亲历者、见证者。”《12·12》设备保障部经理旺晓松介绍。在场景设计方面,整个剧场内部用“钢铁和砖墙结构”来表现历史的厚重和战争的冷酷,加深观众的沉浸感和体验感。“我们还推出了‘演员一日体验卡’,邀请游客穿上演出服跟我们一起入戏。”
“当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沉浸式体验,陕西红色演艺找到了让我们‘共情’的密码。”不少年轻网友给出好评的同时,也表达了“希望借助人工智能,让陕西红色演艺在IP品牌聚合度、情感穿透力及市场辐射广度方面再上台阶”的更高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