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师八十八团学校教研主任尹才华(右四)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从江汉平原到西北边陲,作为湖北省潜江市第一批援疆教师,他用13年的坚守彰显援疆教师的奉献精神(资料图片)。冉红春 摄
图为航拍的五师九○团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现场,该项目是五师双河市重点产业援疆和招商引资项目,也是九○团首个新能源建设项目(资料图片)。白雪 摄
5月18日,2025年五师双河市“5·19中国旅游日”活动在怪石峪景区盛大启幕。由鄂州市文旅局精心选派的《铜镜乐舞》惊艳亮相,为游客们呈现了一场跨越长江与天山的文化盛宴。安占军 摄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蒙
“长江天山根连根,湖北五师心连心。”在五师双河市,无论是街道标语,还是职工群众的口中,这句话会时常出现。从长江之滨到天山脚下,浓情跨越万水千山,凝聚成一曲动人的岁月长歌。
从立柱架梁到纵深推进,从夯基垒台到攻坚突破,自2010年湖北省对口支援五师双河市,特别是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湖北省结合五师双河市所需、职工群众所盼,不断推动产业支援提质增效、民生支援巩固提升、智力支援深化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见行见效,助力五师双河市各项事业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
一
盛夏七月,在五师九○团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现场,塔吊挥舞、机械轰鸣。这个总投资1380万元,凝聚湖北省及孝感援疆深情的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
“项目建成后,将为团场职工群众提供集节能环保与智能运维于一体的现代化体育场馆。目前,项目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前竣工验收。”项目现场监理杨乐的话语中充满期待。
援疆项目多,实际效果好。多年来,湖北省累计投入援疆资金22.55亿元,实施援助项目320余个,坚持将80%以上援疆资金和项目向民生倾斜,援建的档案馆、人才大厦、城市展示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成为双河市的地标性建筑;援建的五师高级中学、双河市实验学校、五师双河市中医医院等民生项目,成为该师市职工群众交口称赞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产业根基的夯实,更体现在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湖北已引入33家优质企业落户五师双河市。楚星能源2×150MW热电联产项目为双河市工业发展与集中供暖提供“双保障”;普耀建材二期LOW-E玻璃生产线一举填补新疆产业空白;10万千瓦光伏项目为该师市打造电价“洼地”奠定基础;湖北恒晖沁疆源五师汽车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5亿元,打造集汽车商贸、酒店旅游、产城融合的复合型商业集群;双河中树云智算中心正式落地,标志着五师数字经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实现新突破……湖北援疆企业成为推动五师双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二
6月28日,双河市实验学校迎来重要时刻——湖北大学附属双河市实验学校正式揭牌。湖北大学与五师双河市签署深化合作协议,标志着鄂疆教育合作迈向“全链条、全覆盖”的新高度。
“依托湖北大学附属双河市实验学校这一载体,双方将建立起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名校办分校’援疆机制,融合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湖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教育工作组副组长、五师教育局副局长程学奎对智力援疆的前景充满信心。
这份信心,源于湖北教育、医疗援疆铸就的闪亮品牌。教育“组团式”援疆模式精耕细作——以“学校领导+中层骨干+专任教师”的团队架构,精准补充师资、提升教学、优化治理,实现五师高级中学(黄冈中学第五师分校)高考成绩“十三年连升”;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构建“名院办分院+以院包科+柔性支援+设立名医工作室+团场医院一对一帮扶”五位一体的支援模式,引进新技术新项目67项,其中24项填补博州、五师空白,助力五师医院成功晋级“三甲”,建成博州地区首个肿瘤放疗中心,推动五师双河市中医医院成长为兵团第二家公立二甲中医医院。
发挥湖北科教大省、人才大省优势,中组部“万人计划”湖北籍领军人才方曙光博士领衔的益生菌研发团队入选兵团科技研发重点支持项目;华中农业大学张献龙院士选育的棉花新品种702在五师首播;湖北联投资本公司搭建的“第五师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一期平台”正式投入运用……湖北智力援疆、科技援疆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三
今年春节期间,在五师双河市“非遗贺新春”的舞台上,来自八十三团的维吾尔族姑娘买合丽亚·米吉提与搭档李阳婉转的唱腔、细腻的身段,将黄梅戏经典《夫妻观灯》演绎得韵味悠长,在当地迅速“走红”。
人们并不知道,一年多前,买合丽亚·米吉提对黄梅戏还一无所知。一次机遇让她与李阳远赴3500公里外的湖北黄冈艺术学校,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学艺之路。
“结业时的汇报演出,我们演唱的《梁祝·十八相送》惊艳全场,完成了从爱好者到文化使者的蜕变。”买合丽亚·米吉提说,如今,他们积极在团场幼儿园向孩子们传授黄梅戏技艺,既无比自豪,又深感责任在肩。
“文化润疆深入人心。我们希望这朵在长江之滨孕育的艺术之花,通过青春与热爱在天山脚下绚丽绽放。”湖北援疆干部、八十三团副团长赵森告诉记者。
更深层的交融,蕴藏于日常的走动与守望中。近年来,湖北援疆干部人才与五师双河市少数民族群众结对认亲,常态化开展联谊活动;该师市2300多人次干部人才赴鄂挂职培训;双方干部群众用真情写下“山遥水远情相系,鄂博两地心连心”的动人篇章。
从机器轰鸣的工厂车间,到书声琅琅的智慧课堂,再到悠扬婉转的非遗舞台,湖北对口支援的足迹已深深镌刻在五师双河市发展的年轮里。一曲产业造血、智力赋能、文化润心的壮丽和声,正回荡在西北边陲的辽阔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