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充市探索将议事协调机构会议纳入市委常委会会议统筹召开,并在市级实行“无会日”制度,明确除法定、应急等会议之外,每周星期四、星期五不召开全市性会议,并对减少会议数量、严把会议规格、控制会议时长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此,基层干部腾出了时间和精力,深入一线,帮老百姓办实事。
开会,是传达精神、部署工作、凝聚共识的重要程序。现实中,有些会是法定会,必须开;有些会是对突发事件进行安排部署的应急会,也必须开;但也有些会,并不是非开不可,即使要开,也不必开那么长。南充市实行“无会日”制度,就是针对那些可有可无的会议,致力于让基层干部从会海中抽身,推动治理重心向田间地头、群众身边下沉,折射出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深刻逻辑。
一段时间以来,“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怪象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基层治理。数据显示,“无会日”制度实施后,南充市委市政府会议数量同比下降13.3%,基层干部会议负担减少三成,有干部说现在“每周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可以在各个村安心调研、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这些变化背后,是“无会日”制度对会议的数量、规格、时长的刚性约束。实践证明,破题“文山会海”必须进行“刀刃向内”的深化改革,从形式减负转变为实质增效,倒逼决策效率提升,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无会日”制度的关键,在于真正让干部“多跑腿”“脚下沾泥”。老百姓获得感难以作假,一条“会议减量、行动加速、效果可见、反馈良好”的治理链条日益清晰起来。过程中,也形成了深化作风建设的重要启示:作风建设必须抓住“关键少数”,通过制度设计倒逼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减负增效要精准识别“痛点”,会议管控比单纯压缩文件数量更有效;改革成效需以群众口碑为标尺,干部“脚下沾泥”的厚度决定民生项目的温度。
干部脚下的厚泥比会议签到表更可贵。在全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纵深推进之际,“无会日”制度这一改革之举为作风建设和基层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宝贵经验。唯有将“文山会海”的功夫转化为“面对面”的实干,方能书写出新时代干事创业的生动注脚,获得老百姓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