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海运经纪)
对中国炼油厂来说,坏消息似乎还没有结束——面对道路运输燃料需求的减弱,工厂生产了更多的喷气燃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
但转向喷气燃料造成了供应过剩,而不断上升的航空燃料需求无法消化。因此,中国炼油商继续看到炼油利润疲软,并期待出口市场,以缓解国内供应过剩。
中国国有能源巨头已开始承认,所谓的新能源汽车——即不使用精炼石油产品的汽车——正在蚕食国内道路燃油需求,而这一需求已达到峰值。
中石油的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在4月份发布的展望中也承认了这一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智库经济技术研究所(ETRI)表示,尽管强于此前预期的经济增长和石化产品需求的蓬勃发展将使中国今年的石油需求增加1.1%,但运输燃料的消费已经见顶说.
与中石油一样,国际能源署(IEA)也认为,中国对燃料的石油需求已经达到一个平台期。
迄今为止,喷气燃料是中国唯一有增长前景的交通燃料。需求将继续上升,但供应已开始超过消费。
根据Kpler的数据,仅在2025年,中国的航空燃料供应就已经比需求高出40%.
亚洲航空燃油供应过剩的另一个迹象是,炼油商希望利用其他地区价格上涨的机会。据估计,6月份,石油交易商已经装运了100万吨燃油一年中最高的销量从韩国和中国到欧洲的飞机燃料。
由于市场担心来自中东的石油和石油产品供应会出现中断,在夏季航空旅行需求高峰期,欧洲的航空燃油价格飙升。
分析师表示,尽管流向欧洲的航油量激增,但由于供应充足,东北亚的航油利润率和价格仍然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