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零碳
撰文 | 维小尼
编辑 | Jimmy
→这是《环球零碳》的1590篇原创
以绿色氢氨醇为主的“新石油”时代真的已经来临了。
7月8日,全球首罐绿氨在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的远景零碳氢能产业园装运发车,这宣告着由远景科技集团打造的全球最大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建成投产。
在现场,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为这罐绿氨的用户颁发全球首张ISCC可再生氨证明,这标志着全球绿色氢氨产业从此迈入规模化、商业化新阶段。
这既是绿色氢能发展重要里程碑,更是人类能源史上的历史性时刻,标志着以绿色氢氨为核心的零碳工业体系,已经从蓝图变为现实。
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引发全球瞩目,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座绿色工厂的投产,更是一个绿色工业和绿色能源大系统的投运,并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该项目除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工程外,还是全球最大100%绿电直连项目,在发电侧,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独立新型电力系统;在用电侧,是全球首座全动态绿色化工厂。
图为远景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绿氨是重要的零碳工业原料和极具潜力的清洁能源载体,为钢铁、化工、发电、航运等难以减排的行业提供了突破性的脱碳解决方案。氨也是氮肥重要原料,绿氨可在绿色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远景赤峰绿色氢氨工程是⽬前全球极少数能够真正在实际商业运营中,⼤规模、低成本、稳定⽣产绿⾊合成氨的基地,并与来自日本、新加坡、阿联酋、法国等众多客户签署了合作协议。
在投产仪式的讲话中,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形象地把这个基地称为“绿色石油新城”,并认为,这个“绿色石油新城”有着大庆油田一样的历史意义。
张雷表示,大庆油田帮助中国摆脱了对外国石油的依赖,而赤峰的“新油田”将会帮助人类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在建国初期,大庆油田帮助中国提供了工业所需的50%的能量,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关键的支撑,赤峰的“新油田”将为人类的绿色新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最关键的是,远景这个集大成的“绿色新油田”,将是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全面集成和印证,让风光变“新石油”,让荒漠变“新油田”,将为全球带来新繁荣。
在技术创新方面,这个项目也实现了多个突破。
该项目核心在于构建一条完整的“绿电-绿氢-绿氨”零碳工业链条,通过创新工艺与全链条绿能驱动,彻底摒弃了传统合成氨生产对化石能源的深度依赖。项目自建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站(风、光、储一体化)产生绿色电力;绿电驱动先进的电解水制氢设备,大规模制备高纯度绿氢;绿氢再与氮气在新型合成塔内催化反应,最终产出零碳的“绿氨”。
远景氢能总工程师张健介绍,这套“绿电-绿氢-绿氨”转化系统彻底颠覆了传统工业与电网的关系。负荷侧不再是电力的被动消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稳定器,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稳定的“新石油”。负荷侧不仅在消耗绿电,更在成就一个更稳定、更高效的绿色新型电力系统——一个可在全球快速复制的“风氨一体机”。
全系统的智能心脏,是远景自主研发的 EnOS™ 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它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能源指挥家”,实时感知并准确预测风光能源的脉动,并以秒级速度进行人工智能运算,提前指挥工厂内部的每一个生产单元完美协同,真正实现“荷随源动,源随荷动”。
具体来说,就是EnOS™系统能够精准预测上游风电场的发电功率,并据此对下游的电解槽、合成氨装置等进行“荷随源动”的智能调控。
当风大的时候,发电量高,远景的制氢和合成氨系统会自动提升负荷,尽可能多地消纳绿色电力;风小的时候,系统则会自动降低负荷,甚至在必要时,由储能系统或电网补充部分电力,确保关键设备安全平稳运行。
反过来,如果下游的氢或氨的储存接近饱和,或者市场需求发生变化,EnOS™也能实现“源随荷动”,向上游的能源调度发出指令,优化能源分配。这种双向互动、实时优化的能力,是实现绿电高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系统整体经济性的关键。
看起来,远景这套系统不仅是一个生产设施,更是我们人类对未来能源体系的构想和实践。
作为国际氢能领域新地标,这一项目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获得能源转型变革者大奖;在不久前举行的伦敦气候行动周上,彭博社将该项目列为全球绿色氢能转型的关键范例,肯定其在引领全球清洁能源变革中的示范作用。
首图来源:赤峰融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