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发展主题文化游 推动邛崃文旅融合发展
□王勤
刚刚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指出,要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发展主题文化游和深度研学游、科普游。邛崃市作为成都平原西南部的重要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近年来,邛崃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文化资源向旅游产业转化。要进一步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主题IP,大力发展主题文化旅游,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文旅资源富集
邛崃,古称临邛,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300多年的城市文明赓续留下了古火井、邛窑遗址等珍贵历史遗珠和文君相如文化、南丝路文化等独特人文印记,倚靠龙门山脉,又赋予了邛崃生物多样性等优越生态资源,构成了鲜活的城市记忆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成为邛崃文旅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底气。
历史文化资源深厚。邛崃是巴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其中,邛窑遗址是中国最早的青瓷窑址之一,具有极高的考古和文化价值;文君故里是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发源地,具有独特的文化IP价值;平乐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民俗文化。此外,还包括邛酒文化、邛茶文化、丝路文化等。
自然生态资源丰富。邛崃地处龙门山脉南段,自然景观丰富。包括天台山、南宝山、白沫江等,其中天台山为国家4A级景区,以“山奇、水秀、林幽”著称,是避暑、休闲、观光的理想之地。
非遗与民俗文化多样。邛崃拥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邛陶烧制技艺、竹编、酿酒技艺等。其中,邛陶烧制技艺,为四川省级非遗,目前正全面推进现代设计开发文创产品;而竹编、酿酒等技艺,则已经形成了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
尽管旅游资源丰富,但仍存在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品牌影响力不足、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
大力发展主题文化游
主题文化游是指围绕某一特定文化主题(如历史、非遗、生态等)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邛崃发展主题文化游的必要性在于: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深挖文化内涵,避免同质化竞争;提升游客体验,提供更系统、更沉浸式的体验;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文化+旅游+农业+商业”多业态联动发展。
一是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主题IP。打造“邛窑文化”主题游,深入挖掘邛窑文化资源,推动“陶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体验目的地。举办“邛窑陶瓷艺术展”,通过古窑点火仪式、陶瓷市集、传统技艺展演等活动,打造特色文旅IP。打造“茶马古道”主题游,挖掘丝路与茶马古道的双重文化基因,推动“丝路文化+茶马古道+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辨识度的文旅品牌;修复古驿道、古码头,打造沉浸式商贸街区,还原马帮交易场景,通过文物展陈再现邛崃在丝路贸易中的角色;借力共建“一带一路”,推广丝路主题旅游,开发“茶马古道”主题民宿、丝路风情餐饮等业态,形成复合型消费链,构建“商、旅、文”一体化的文旅新格局。打造“文君爱情文化”主题游,以文君故里为核心,打造“爱情文化小镇”,推出汉服婚礼体验、情书博物馆、古典音乐剧等特色项目;结合七夕、情人节等节点,举办“文君文化节”,吸引年轻游客。
二是深度推进“文旅+”产业融合。推进“文旅+农业”,结合邛崃特色农业(如邛酒、猕猴桃、茶叶),开发农事体验、采摘游、酒庄参观等项目;推进“文旅+康养”,依托天台山、南宝山的生态资源,发展森林康养、温泉疗养等业态;推进“文旅+夜经济”,在平乐古镇打造夜间灯光秀、民俗表演、夜市等,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三是加强品牌营销和区域联动。推出统一的文旅宣传口号,加大新媒体营销力度。同时,与成都、雅安、乐山等地联合推出“文旅环线”,共享客源市场。
(作者:邛崃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