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冉黎黎 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破除光伏、汽车等行业“内卷式”竞争的信号陆续释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1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发布,对突破国家规定的红线底线违规实施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行为提出若干“不得”,从源头消除“内卷”诱因。
近期来看,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7月3日,工信部召开光伏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强调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专家分析表示,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和“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置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突出位置,释放出的信号相当重大,展现“反内卷”的决心。
7月8日,光伏板块行情继续异动。光伏设备板块低开高走,截至收盘,光伏设备板块收涨5.55%,板块内,首航新能“20CM”涨停,大全能源、艾罗能源等多股涨超10%。
信号密集释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内卷’不是终点,而是蜕变的起点。”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促进“蜕变”的信号持续释放。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指引》,对各地区各部门限制商品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干预经营主体的进入、经营、退出,招标投标、政府采购中的违法限定或者指定,突破国家规定的红线底线违规实施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行为提出若干“不得”,进一步规范不当竞争与市场干预行为。有观点认为,《指引》禁止地方政府突破红线打造“政策洼地”,从源头消除“内卷”诱因。
从近期来看,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了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和‘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置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突出位置,释放出的信号重大,展现‘反内卷’的决心。”李锦表示。
就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当日,《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其中提到,“新兴行业出现供需结构性矛盾。与过去恶性竞争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轻工产品等传统产业不同,当前一个突出现象是,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商平台等新兴行业也深陷其中”。
从被“点名”的光伏行业来看,经同花顺iFinD统计,2024年,68家光伏设备板块的上司公司实现归属净利润合计约为-256.56亿元,而在2023年,前述68家上市公司实现归属净利润合计约为993.44亿元。
这背后是行业的供需失衡。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了277.57GW,同比增长28.3%,相当于2010-2020年的累计装机量。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2024年光伏行业也面临不容乐观的供需形势。各环节产品价格较年初均较大幅度下滑,多晶硅、硅片、电池片降幅分别达到40%、50%、40%。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分析,随着光伏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跌,企业盈利空间遭受严重挤压。若市场需求未能及时回暖或价格战持续,或将引发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进而产生行业连锁反应。
同样被“点名”的新能源汽车也深陷“价格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低于整个下游工业利润率及2023年的水平。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颜景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内卷”式竞争导致市场价格与成本倒挂,对汽车产业的研发和高质量创新发展不可持续。
“企业缺乏雄厚资金基础进行研发和提升,只能通过产品同质化、价格营销或低价恶性竞争,在短时间内扩大市场占有率、销量,减少库存。行业不健康,最终损害的是供给侧和需求侧。无序竞争后的淘汰与正常竞争下的淘汰不同,最终消费者得不到好的产品,没有特别创新提升的智能化产品,价格也只是短期行为。”颜景辉表示,“作为企业,应更多地增强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好的产品、好服务参与市场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工信部连续发声
针对光伏、汽车行业的“内卷”式竞争,工信部近期连续发声。
光伏方面,7月3日晚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消息称,当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聚焦加快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听取光伏行业企业及行业协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
李乐成强调,要坚决落实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关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而在政策上,为进一步加强光伏制造行业规范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21年本)》进行修订,并于2024年11月15日印发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
工信部解读表示,新版《规范条件》在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部分要求企业和建设项目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规划及布局要求,引导地方依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合理布局光伏制造项目。同时,2024年本《规范条件》主要修订点包括提高技术指标要求,大幅提高新建电池项目门槛,可有效遏制产能重复建设。
汽车方面,5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公开回应表示,企业之间无序“价格战”,是“内卷式”竞争的典型表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大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
随后,17家重点汽车企业在6月陆续发表声明,就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作出承诺。据新华社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6月12日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整车企业切实践行有关承诺,继续引导整车企业与供应链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积极营造“大河有水小河满”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也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兼并重组是内卷的必然结果,也是治理内卷的重要手段。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兼并重组是产业迈向成熟的必要阶段。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呈现出的市场容量停滞、利润下降、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等现象,正是进入产业成熟期的典型特征。”李锦表示,“可以预料,电光伏及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消费建材等领域龙头的横向整合将迎来爆发期。”
具体到汽车行业,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也有对兼并重组的预期。纪雪洪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接下来一方面会严格控制新建产能,另一方面会鼓励兼并重组。
李锦指出,现实中,有的地方盲目追风口、铺摊子、上项目,导致重复建设、产能增加;有的地方搞起补贴竞赛、打造政策洼地,制约了市场作用的有效发挥,导致资源错配;还有的地方对困难企业不当干预,造成低效产能、落后产能难以退出,加剧了恶性竞争。
对于相关情况,纪雪洪也表示,一些地方为招商引资出台特殊政策被市场诟病,企业获得补贴后可能反过来加剧“内卷”,“产业已进入成熟期,相关过度补贴可能会被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