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商报
在近期的IPO受理潮中,北交所同时迎来三家创业板IPO撤单的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分别为北京贝尔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尔生物”)、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康股份”)、上海百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英生物”)。在业内人士看来,多家企业转战北交所,本质是多层次资本市场错位竞争与企业融资需求分化的必然结果,北交所对成长性容忍度更高,而创业板对研发投入强度和行业属性要求更严。
更换赛道
北交所官网显示,近期获受理的企业中,贝尔生物、美康股份、百英生物三家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均曾有创业板IPO经历。
其中,贝尔生物创业板IPO从时间来看最早。深交所官网显示,贝尔生物创业板IPO于2020年7月13日获得受理,同年8月9日进入问询阶段,并披露了首轮问询回复意见。2021年2月8日,贝尔生物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公司创业板IPO于2021年2月10日终止。
美康股份、百英生物创业板IPO时间相近。深交所官网显示,美康股份创业板IPO于2023年6月27日获得受理,同年7月18日进入问询阶段,2024年6月1日终止,终止前已发出第二轮审核问询函;百英生物创业板IPO于2023年6月29日获得受理,同年7月24日进入问询阶段,最终于2024年7月5日终止,终止前已披露第二轮问询回复意见。
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看来,上述企业选择更换赛道来申报北交所,本质是多层次资本市场错位竞争与企业融资需求分化的必然结果,其背后逻辑可从政策导向、市场定位与企业特性三方面解析。
具体来看,田利辉表示,北交所被明确定位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而创业板IPO审核趋严,企业为避免“卡壳”主动转向政策红利更集中的北交所。而且,创业板要求“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超5000万元”或“预计市值超10亿元”,而北交所仅需“近两年净利润均超800万元”或“最近一年营收超1亿元”,对成长性容忍度更高。同时,北交所允许“市值+财务”多套标准,更适合轻资产、高成长企业,而创业板对研发投入强度和行业属性要求更严。
产业观察家洪仕宾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创业板相比,北交所更适合尚不具备稳定高盈利但拥有核心技术和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需要借助资本市场完成从1到10发展的企业。这种转换既是对企业实际情况的理性评估,也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补功能的体现。
田利辉也提到,行业属性上,北交所专注细分领域“卡脖子”技术的中小企业,如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工业母机配套件、新材料添加剂;财务特征上,北交所适合营收增速高于行业均值、净利润规模适中的企业;成长阶段上,处于“技术突破期”或“市场导入期”,需资金加速国产替代的企业更易获得北交所青睐。
百英生物拟募资额大幅缩水
与前次创业板IPO相比,百英生物北交所拟募资金额出现大幅缩水,贝尔生物北交所IPO拟募资额最高,且高于前次创业板IPO拟募资金额。
招股书显示,百英生物是一家专注于抗体和蛋白表达、抗体发现与优化业务的CRO公司。此次北交所IPO,公司拟募集资金4.91亿元,拟投向上海研发中心升级项目、江苏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前次创业板IPO之时,百英生物拟募资金额为10.5亿元,拟分别投向上海研发中心项目、江苏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可以看出,此次北交所IPO,百英生物砍掉了补充流动资金这一项目,且拟募资额出现“腰斩”。
贝尔生物此次IPO拟募资额超过前次IPO。招股书显示,贝尔生物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拟募集资金5.37亿元,拟分别投向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与创业板IPO时相比,贝尔生物募投项目出现大变样。前次创业板IPO,贝尔生物拟募集资金3.67亿元,投向化学发光试剂产业化项目、化学发光试剂及配套分析仪产业化项目、年产3700万人份体外诊断试剂技改项目等5个项目。
美康股份在上述3家企业中拟募资金额最少。招股书显示,美康股份从事医药知识库建设和维护,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系统研发、销售和技术服务。此次北交所IPO,公司拟募集资金3.85亿元,拟分别投向临床诊疗智能辅助应用平台、研发中心升级项目、营销服务网络与信息化项目。
前次创业板IPO时,美康股份拟募集资金4.35亿元,拟分别投向疾病诊疗知识库产品开发项目、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及营销服务网络与信息化项目。
贝尔生物2024年净利下降
从财务指标来看,上述三家企业中,贝尔生物2024年归属净利润在三家企业中最高,为1.4亿元,不过,与2023年相比出现下降。此外,美康股份2024年归属净利润也出现下降。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贝尔生物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75亿元、4.13亿元、3.76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4418.41万元、1.49亿元、1.4亿元。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归属净利润双双下滑。
贝尔生物表示,公司2024年度收入较2023年度有小幅波动,主要系下游市场需求波动所致。贝尔生物同时提示风险称,未来若出现下游需求持续减少、监管政策重大变化、行业内竞争加剧等情形,且公司未能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美康股份2024年净利也出现下滑的情况。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美康股份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85亿元、2.34亿元、2.45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7159.74万元、9512.4万元、9109.35万元。
百英生物报告期内净利持续增加。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百英生物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6亿元、3.38亿元、4.02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5765.29万元、8402.11万元、1.24亿元。
洪仕宾表示,北交所财务标准相对宽松,对净利润、营收等指标要求低于创业板,更适合成长型中小企业。若企业业务特性更符合北交所定位,转换赛道是合理选择。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百英生物方面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丁宁
下一篇:上纬新材7月9日起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