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从2024冬天的初入蛟湖到逐渐“沉浸”围绕驻村干部四项基本职责开展工作,三明市委组织部派驻将乐县南口镇蛟湖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立足村情实际、加强发展规划,主动策划对接、争取项目资金等发展模式,因村制宜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着力用产业兴旺的“金钥匙”,打开强村富民的“致富门”。
为打造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善治格局,蛟湖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肇瑞依托蛟湖乡村振兴联盟理事会,建立常态化多元主体参与的议事协调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板凳议事会”等,解决集镇混居小区存在的水域环境治理、“三不管”地带矛盾纠纷等问题20余项,营造村事共商共议的良好氛围。
在一场“板凳议事会”中,许多村民提出蛟湖是一个渔村,日常出入、从事渔业生产都依靠渔船,多的时候金溪上有十几条船往返其间,但是主村没有渔港码头停靠,渔船只能停靠在护岸边,既不便捷,更不安全,希望村里能够协调解决。
过了几天,在村里投资研学的企业主反映,蛟湖村建设用地少,来研学的团多了,住宿、停车和基础设施配套都成问题,包括一些水上运动的拓展,无地可用称为了制约蛟湖发展的“困龙索”。
张肇瑞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到县乡早有打算在主村建设渔港码头,但是由于规划中可能占用河道蓝线、影响防洪防汛等专业问题,迟迟无法得到相关部门审批。
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是驻村干部的使命与担当。张肇瑞在认真研究了之前提出的方案后,提请乡镇,组织有经验的干部组成了攻坚小组。
攻坚小组带着难题和村民的诉求向市委组织部、市水利局求助,专门组成专家团队进行实地走访联合论证研判,提出了新的设计施工思路和审批程序办法,找到了解决百姓“燃眉之急”的办法。
7月4日,经过专家审核同意,终于蛟湖等来了渔港码头建设的批复。这前后历时3年的项目,终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短短几个月内就得到了通过,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据了解,张肇瑞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重点打造党员研学、农事体验、水上运动和深度康养4大主体产业。在村任职以来破解多年难落地的蛟湖渔港码头项目获批准,为蛟湖未来发展打基础;常态化打造全市各类人才蛟湖交流活动,打造网红景点增人气;一线推进道路拓宽、供水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向上争取200余万元提供资金支撑。2025年蛟湖村获评首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与驻村的每天清晨一样,走在蛟湖金溪边,天空中吹散的白云,如同解开阻碍乡村发展的丝带,挡不住蛟湖发展热烈阳光,未来的蛟湖村民安康、游客如织的画面跃然眼前。用真心,动真情,解民忧,也许这就是驻村的意义。(胡宇昊)
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