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文化综合报道】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主办、中国紫禁城学会王府历史文化研究委员会承办的“第二届王府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恭王府博物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清西陵保护区管委会等国内外12家单位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研讨会现场(恭王府博物馆供图)据介绍,中国紫禁城学会王府历史文化研究委员会自2021年成立以来,致力于王府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平台搭建,目前《王府历史文化研究》已出版发行两辑。此次会议是中国紫禁城学会王府历史文化研究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二次学术研讨会,恰逢中国紫禁城学会成立30周年,意义非凡。
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冯乃恩在致辞中表示,学界对王府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已形成广泛共识,秉持在清代视域下的多民族融合为研究核心要求的同时,冯馆长提出三大重点研究方向:一是深化建筑本体研究,不仅要关注北京现存王府,更要纳入全国范围的王府建筑,系统考察建筑实体,梳理规制,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二是重视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恭王府博物馆目前正在规划王府档案的续编工作,广泛搜集与恭王府建筑、人物、历史相关的各类史料,期待与学界长期合作共建共享;三是突出“人”的核心地位,既要研究历史上与王府关联的各类人物及其生活,也要重视壮大当下研究队伍,追求从人才到成果、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提升,在做好王府历史文化的研究主业的过程中,大力吸纳和培养社会各方面科研人员。
本届研讨会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共收到论文32篇。在研讨发言环节,与会学者利用文物、文献档案及建筑遗址资源,围绕清代王府历史文化这一主题,从府第人物、王府建筑、园林、园寝、文献、社会生活、收藏及博物馆建设等众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并由中国人民大学董建中副教授进行评述。与会专家丰硕的研究成果,生动揭示了王府历史文化在清代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艺术及中外交流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丰富内涵,不仅填补了部分清史与文物研究的空白,也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安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