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青年报
鞠实
据《人民日报》报道,点外卖、收快递、打网约车时,是否常常担心自己的手机号码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和电信网络诈骗风险?以后,这样的担心可以少一些了。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开展号码保护服务业务试点的通知》,规划700号段作为号码保护服务业务的专用码号资源,进一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中间号业务、强化码号资源管理、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和非应邀商业营销信息。
号码保护服务业务是指受快递、外卖、网约车等互联网平台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委托,为其个人用户分配临时号码(又称“中间号”或“隐私号”)代替真实手机号码,减少个人手机号码泄露风险的一种业务。开展号码保护服务业务试点对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强化非应邀商业电子信息防控、促进平台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工信部明确规划700号段作为号码保护服务业务的专用码号资源,这一举措恰似一场“及时雨”,为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了新的希望与保障。
当下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快递、外卖、网约车等平台每天产生海量用户通信需求。可部分企业为图便利,直接将用户真实号码暴露给第三方,甚至个别不良商家贩卖用户信息牟利。根据工信部数据,去年因号码泄露引发的电信诈骗投诉量超百万件。在这样的背景下,700号段的“上线”不仅能减少个人手机号码泄露风险,而且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规范非应邀商业营销等有着深远意义,堪称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及时雨”。
但是,政策虽好关键还在落实。若想让700号段真正发挥保护隐私的最大效能,还需多方协同发力才行。
首先,企业要担起主体责任。平台不能为了节省成本或嫌麻烦,对中间号使用敷衍了事。以网约车平台为例,不但要强制要求司机接单、送单全程使用700号段,而且平台自身也要建立严格的技术检测机制,定期排查是否存在绕过隐私号、直接获取用户真实号码的违规操作。若发现问题,严惩涉事企业和个人,绝不姑息。
其次,监管部门也得拧紧“安全阀”。相关部门要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实时掌握700号段的使用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监测异常通话频次、时长等数据,一旦发现某个号码短时间内频繁外呼,就要及时介入调查,看是否存在隐私号滥用、信息倒卖等问题。同时要完善举报渠道,鼓励用户发现隐私号未正常使用、被恶意获取真实号码等情况时,能快速举报,并及时处理反馈,形成“监管-举报-整改”的闭环管理。
最后,用户也不能当局外人。一方面要主动了解700号段的使用规则,在点外卖、打车等场景中,多留个心眼,确认对方是否通过隐私号联系。另一方面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在不可信平台填写手机号码,养成定期清理手机应用权限的习惯。毕竟,隐私保护是场持久战,只有人人提高警惕,才能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
700号段从规划到真正成为隐私保护的利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企业守土有责、监管不留死角、用户积极参与,才能让这项政策落地生根,真正守护好每个人的信息安全,不负保护隐私的初心。
责任编辑:韩保林(EN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