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安晚报
苏雪林先生在唐诗研究领域,除了闻名遐迩的《唐诗概论》外,还有一部重要著作《玉溪诗谜正续合编》(1988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书是将1927年上海北新书局版《李义山恋爱事迹考》(正编),与去台后陆续所写关于李商隐恋史考证文字(续编),增补重排,以旧作为“正”,新撰为“续”,合为一集,故名。正续两编出版相隔61年。
苏雪林教授研究晚唐诗人李商隐为什么会耗费了一个甲子的光阴呢?对此,笔者于1995年夏访问苏雪林先生时,曾当面请教过。她说:“胡适之先生曾说: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在获得学术上的新发现。”正是老师的这句话,引发了先生对李商隐诗的研究兴趣。她认为李商隐的诗,尤其是《无题》诗,是千古情诗中别开生面的杰作。花费六十年的时间作研究,作探讨,不断地发现、辨析,终于揭开了这位天才诗人恋爱中不为人知的秘密。李商隐的诗,素以典故繁复,隐僻晦涩、难以理解著称,但读起来却文字典雅,音节优美,这种诗歌创作方式,后来被宋代诗人钱惟演、杨忆所推崇,从而形成了“西昆体”这一诗歌流派。千余年来,人们解读李商隐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连满腹经纶、博学多才的梁启超读李商隐诗时,也只能用“美感”“神秘性”,作雾中看花式的朦胧索解:“义山《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轻抹煞”。(《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苏雪林教授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这本书,第一次向世人揭示出这位风流才子恋爱的蛛丝马迹与浪漫情爱的一大秘密:原来他诗集中数十首《无题》诗,和《可叹》《一片》《有感》之类有题等于无题的诗,都是用一些怪僻的文辞和典故,来炫惑读者的眼光。其实那些诗句,都是极香艳、极缠绵的情诗,曲折委婉地道出他一生的奇遇和恋爱事迹。
苏雪林教授为了让读者接受她的观点,进一步指出:大唐帝国社会风气十分开放,与李商隐同时代的温飞卿、韩偓都喜作风流恻艳之辞,公然歌咏恋爱,何独他李商隐偏要用晦明晦暗、叫人摸不着头脑的诗句去表达呢?主要原因是:李商隐的恋爱对象,非寻常女子,既有公主身边的女道士(宋华阳),又有皇帝身旁的宫嫔(一对姊妹花飞鸾、轻凤),倘诗人直笔昭明,后果可想而知。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中最重情与最痴情的诗人,他一生以情为诗,以诗抒心,于是他呕心挖脑,费尽心机,制作了一首首巧妙的诗谜,把他浪漫的情史、香艳的情诗秘密,悄悄地“窖藏”了;同时又聪敏地暗中利用一个个典故,在诗中有意设置了一定的标识,故苏雪林教授称李商隐是“天才而又神秘的诗人”“空前绝后的诗谜专家”。苏雪林先生真是一位猜诗谜的高手,颇受沪上名宿、《孽海花》作者曾孟朴先生推崇,他称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一书,解决了李商隐诗“积疑已久的悬案”,戏称苏雪林是“文坛名探”“故纸堆里的福尔摩斯”。
《李义山恋爱事迹考》,是唐诗专人研究中具有开拓性贡献的一部著作。“一双炯眼论今古,方寸灵台贮至文。不信千秋无我份,誓凭斑管策奇勋”。这是先生在《灯前诗草·释骚余墨》中写下的诗句。研究学问,必须坚持真理,求真求是;更要勇于探索,敢于秉笔直抒胸臆,大胆立一家之言,这样的学术成果才有生气与活力。此诗即是她对自己学术研究雄心壮志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