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朱艳霞
近日,来自某跨国企业的职员Paul将到中国境内公司任职,尽管他对这份工作充满信心,但对如何在中国为自己和家人选择合适的医疗保险感到困惑。Paul了解到中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与美国大不相同,他担心如果自己或家人生病时无法找到合适的就医资源。
Paul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很多外籍人员在考虑移居中国时都会有类似的疑问。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员选择来到中国生活和工作。对于他们而言,了解和选择合适的医疗保险不仅关乎个人及家庭的健康安全,也是顺利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一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及《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三类外籍人员可纳入基本医保体系:在中国境内合法就业的外籍职工需通过用人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未就业人员,可选择以灵活就业身份参加职工医保,或按城乡居民标准缴费;在华就读外籍学生按学校所在地标准参保。
除了基本医保外,外籍人员还可以选择购买商业医疗险,特别是那些希望获得优质的、更多个性化服务的人士。
据了解,只要满足居住时长要求,外籍人员就可以投保中国境内的商业医疗险,用护照就可以投保。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保险公司对居住时长有具体规定,多数产品要求外籍人士在中国居住满半年或以上,在购买前要咨询清楚。此外,部分产品只能在线下通过业务员购买。
市场上很多保险公司都可以提供外籍人员医疗保险,包括外资公司(如安联、友邦等)、中外合资公司(如招商信诺人寿、中意人寿等)以及部分中资保险公司。
从可选择的险种来看,目前上述保险公司可提供包括惠民保、百万医疗险、中端医疗险、高端医疗险等在内的多层次的商业医疗险。
其中,高端医疗险是大多外籍人员的首选。尽管其价格相对较高,每年保费大多在万元以上,但是保障范围极为广泛,涵盖私立医院和部分公立医院的国际部等。部分产品提供直付服务和多种附加福利,部分产品还构建了广泛的医疗网络,外籍人员既能在中国境内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又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医疗保障。保险公司充分考虑到外籍人士的需求,提供多语言支持、7×24小时客户服务、针对外籍人员的个性化保障方案以及紧急医疗转运服务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城市的惠民保已允许外籍人士参保。例如,广州的“穗岁康”,对于外国户籍人员而言,若其在广州市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即符合“穗岁康”的参保条件之一。此外,若外国户籍人员符合广州市其他相关规定的参保条件,如持有《广东省居住证》且居住登记时间连续满一定年限等,也可能具备参保资格。
此外,随着相关需求的增长,跨境医疗险备受期待。例如,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了大湾区跨境医疗险,实现医疗保障范围和增值服务上的跨境打通,既可以为内地客户提供港澳指定医院的境外就医服务等,也能为在内地的港澳客户提供上百家医院的门诊协助服务、住院协助服务等。
面对多种医疗险选择,外籍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是预算,不同类型的保险有不同的费用标准,需要根据个人经济状况进行选择;二是保障需求,评估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和预期医疗需求,以确定最适合的保险类型;三是服务网络,了解各保险公司合作的医疗机构网络,确保所选保险能够覆盖常去的医院或诊所;四是理赔流程,简化便捷的理赔流程会大大减少日后处理医疗费用报销的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