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李凤文
金融支持消费再迎政策利好。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当前金融支持消费增长的方向和重点,全面构建支持提振消费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强化服务,推动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助力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提振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确定为今年首项重点工作任务,充分显示出消费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金融管理部门加强政策引导,推动金融机构持续不断加大对提振和扩大消费的金融支持。今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从丰富金融产品、便利金融服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出发,提出优化消费金融政策的具体举措,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21.02万亿元,同比增长6.1%,一季度增加321亿元。
必须看到,当前,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趋弱,我国经济正在加速向以内需为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型,消费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强化金融对消费的支持,有助于提振消费,增强消费信心,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意见》从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挖掘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等六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意见》的发布,是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举措。
总体来看,《意见》以强化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核心,明确了金融支持消费的重点领域,同时,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致力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积极以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金融供给。
一方面,明确金融支持消费的重点领域,助力挖掘释放消费潜力。在推动扩大商品消费方面,《意见》围绕重点场景和重点人群,创新优化消费信贷产品,满足消费者差异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继续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服务,强化金融支持外贸企业拓内销力度,完善内贸险服务,扩大外贸优品消费。在重点支持发展服务消费方面,《意见》提出,增加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领域信贷投放,助力挖掘基础型服务消费潜力。围绕文化旅游、体育、娱乐、教育培训、居住服务等领域创新融资模式,促进激发改善型服务消费活力。在助力培育新型消费方面,鼓励探索金融支持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的有效渠道和方式,加强金融创新,开发适合新型消费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些举措的推出,有助于挖掘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
另一方面,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为消费市场稳定发展提供重要金融支撑。《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组织架构和专业团队,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消费领域金融服务。并明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优化信贷产品,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行业经营主体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满足消费领域多样化金融需求。同时,支持金融机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在确保覆盖经营成本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自主理性定价,合理适度扩大客户支持范围,促进消费贷款提质增量,增强金融服务可持续性。
不仅如此,中国人民银行还专门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金融供给,支持相关行业企业提升服务消费供给质效。此举有助于更好满足居民高质量服务消费需求,拉动居民进一步扩大消费。
此外,注重对增强消费能力的支持,培育消费需求。《意见》提出,支持居民就业增收,增强消费信心;支持优化保障体系,提升消费意愿。其中明确,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强化金融与财政、产业等政策协同联动。并要求进一步强化民营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经营主体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研发符合参加人养老需求、具有长期限特征且具有一定收益率的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促进养老财富储备和稳健增值。这些举措有助于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人们日常消费以及养老消费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是促进消费者敢于使用金融产品进行消费的重要基础。对此,金融机构要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落实到位,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贯穿于金融业务全流程、各环节。在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引导合理借贷、理性消费,自觉防范、抵制非法集资及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确保消费者资金安全,为促进消费奠定基础。
上一篇:广州天河开出全市最大单张亿元房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