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与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协合医疗用品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4家民营企业签署协议,共同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以下简称“民企联合基金”),三年内共出资4.29亿元,围绕心血管疾病、胃癌、肺癌、重症感染等人民生命健康面临的重大挑战向科学家“出题”。
该基金的指南同期发布。2025年度民企联合基金以重点支持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资助期限为4年,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20万元/项。首期共发布69个项目指南方向。
为什么要成立民企联合基金?为什么首批是4家医药企业加入该基金?民企联合基金如何运行?就公众关注的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
一问:为何成立民企联合基金?
民营经济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92%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95%,民营企业创新活动积极活跃。
在今年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最重要的方式。”窦贤康说,新修订的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明确,“国家鼓励地方人民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投入资金开展联合资助,建立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为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民营企业合作提供法律保障。
窦贤康说,设立民企联合基金,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和鼓励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吸引和集聚全国优势科研力量,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聚焦关键技术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二问:首批为何是4家医药企业加入?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我们强调的‘四个面向’之一。”窦贤康说,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原研药进步很快。
相关数据显示,这十年来,中国企业原研创新药数量超过美国,排名第一;中国原研的FIC(首创新药)药品数量也显著增长,目前在全球占比仅次于美国。
在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方面,2017年以来,中国创新药首次IND申请快速上升,近2年约600个,国产创新药IND占比逐年上升,2024年达到87%。
“我国医药领域的民营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非常旺盛。”窦贤康说,民企联合基金首批选择医药行业作为突破口,就是希望瞄准医药企业真实需求,让中国快速发展的技术力量和基础研究水平赋能这些企业,推动形成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企业。
“我们在尝试,能否找到一种方法,推动对科技需求比较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窦贤康表示。
三问:民企联合基金如何运行?
“这个基金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参与的民营企业共同出资,由企业来提出问题,我们双方成立一个联合专家组确定项目指南的内容。”窦贤康说。
从发布的指南看,首批资助的项目都由上述4家民营企业来“出题”。窦贤康分析,民营企业的优势是能提出“真问题”,而自然科学基金委则拥有大量优秀科学家资源。“有可能企业提出的问题不是最前沿的,或者是短期内解决不了的,联合专家组就会和企业一起去调整修改,让指南更科学,既符合科学规律,也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窦贤康说。
指南确定后,全国的优秀科研人员都可以竞争来承担相关课题。“以前,企业有需求,但不一定能找到最合适的科学家来完成,科学家有很好的成果,但他们可能不知道企业的需求是什么。”窦贤康说,民企联合基金希望搭建一个让双方顺畅合作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