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张璐
高考志愿填报已经告一段落,对于很多准大学生来说,这个暑假可能是真正意义上毫无学习压力的一次,可以好好放松一下。那么,这个不一样的暑假,准大学生到底都在忙什么呢?
体验生活:打暑期工
7月3日上午,在南太湖新区仁皇山滨湖街道社区医院导医台,准大学生成成来咨询办理健康证。
“每年寒暑假都会有一波小高峰,有刚高考完的,还有不少大三、大四的学生。”该社区医院医生潘航告诉记者,健康证办理一般要一周,食品类兼职都有要求。
成成告诉记者,打暑期工的想法高考前就萌发了,主要想去咖啡店或者奶茶店,可以锻炼一下。
她身边已经有几名男同学通过网络招聘平台,找到了送快递或者外卖的暑期工。
而她打算去兼职的咖啡店在梅地亚广场,谈好的时薪是16元,店长说得先从打包学起。
“几乎所有的品牌门店都要经过培训再上岗,兼职时薪一般在15元至20元。准大学生来的话,最好能保证工作时长,不然对我们来说,投入成本太高。”1家连锁饮品店负责人表示,有不少家长高考前就来咨询过暑期工招聘,主要就是想让孩子体验生活,一般也就1个月。
提升自我:学习技能
有人选择打暑期工体验生活,也有不少人选择学习新技能。
7月1日上午10时,在湖州公交集团驾培分公司的训练场地上,4名准大学生已经在学车了。
驾校负责人文思彪告诉记者,高考结束后到现在,陆陆续续一直有学生来报名,初步统计有80余人,同比略低。
“这个暑假最空闲,既然早晚都要学的,还不如早点学。”小朱同学告诉记者,现在学正好能和高中同学结个伴,说不定到时候能自驾去上大学,想想就挺有趣的。
7月5日傍晚,位于南太湖新区德清路的叮咚艺术中心里,机构负责人汪袁媛最近也见到了不少熟悉的老面孔,都是曾经的学生。
“我们小学毕业就考完钢琴十级了,上了初中之后一直没时间练,所以想着现在赶紧‘捡’回来。”徐女士特意带着女儿诺诺来约暑期课,顺便也想看看还有没有想学的乐器。
汪袁媛告诉记者,除了像诺诺一样学过钢琴想温习的准大学生,还有不少是来新学乐器的,比如吉他、声乐、古筝这一类,主要想着以后到了大学里,各种社团活动也多,可以有机会露一手。
享受生活:旅游放松
准大学生小李给自己的暑期规划:好好享受生活。
他告诉记者,高中三年努力学习,现在这个假期就想好好玩。
他这次高考成绩属于正常发挥,考完就和初中同学结伴去了宁波、重庆、成都,一路游玩。全程没有家长陪同,所有的行程安排、酒店预订都是他们自己来。“我身边很多同学也都安排了这样独立自由的毕业旅行,也算是提前适应没有父母时常陪在身边的感觉吧。”
准大学生小周则是选择在家“躺平”,每天睡到自然醒,看看书,做做家务。
“现在每天回到家,她烧好晚饭等我们,也算是难得的亲子时光。”小周妈妈告诉记者,以前的暑假都是各种学习、兴趣班,现在难得清闲下来,也希望她能好好放松一下。而且女儿的高考分数在省内读大学的概率会比较低,以后读书、工作了,异地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他们也想借着这个暑假,让孩子能多陪在身边。
小周说,等录取通知书到了,她打算和同学出去聚会,比如一起看看电影或者旅行,主打一个彻底放松。
建立“成人自我”的身份认同
在大多数家庭中,高考后意味着孩子即将迎来真正的独立,这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分离,更是一次重要的心理分离过程。
“其实,不管是打工、学技能还是享受假期,在这个阶段,家长和孩子们的出发点都是希望尽快适应社会。”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研员沈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考后的这个暑假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心理断乳期”和“角色转换预备期”。
因此,准大学生需要在这个阶段逐步建立“成人自我”的身份认同,并学习管理独立生活的责任与自由。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湖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佳建议,这个独一无二的暑假,除了心理上的过渡,现实生活中也要找到自己适应的节奏,进入大学不是高考后的终点,而是人生自主的起点。
对于自己将要就读的专业,也可以提前进行了解,初步定下未来学习的目标。这个假期的关键在于提升个人时间管理、信息处理和生活自理的能力,然后循序渐进,从容面对大学生活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