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日报
沽源县推动藜麦产业全链条发展,打造鲜明县域名片
小藜麦长成大产业
5月26日,沽源县白土窑乡藜麦种植基地开展机械化藜麦播种作业。(本报资料片) 沽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7月3日,在沽源县北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工人在加工藜麦产品。方 旭摄□王雪威 郭晓通 赵晨阳
6月19日,沽源县白土窑乡藜麦种植基地,搭载自动驾驶系统的农业机械沿预设轨迹匀速行进,一次性完成覆膜、播种、施肥一体化作业。
小藜麦,大产业。今年,沽源县藜麦种植面积预计突破10万亩,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该县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藜麦种植基地,近年来推动集品种选育、示范繁种、机械化规模种植、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藜麦产业全链条发展,年产值亿元以上。
“超级谷物”扎根坝上田野
藜麦因营养丰富被誉为“超级谷物”。沽源县自然条件适宜藜麦生长。2012年,该县结合盐碱地改造,引进藜麦并试种成功。藜麦耐寒、耐旱、耐盐碱、耐贫瘠,与这里的生长条件高度契合。
不过,首批藜麦在试种过程中,出现倒伏率高等情况。
“我们这儿风大、无霜期短,必须培育适合当地气候的藜麦品种。”沽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志勇说,该县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单位合作,开展藜麦良种繁育,推进以种适地。
“我们在改良品种过程中,注重对藜麦植株的抗倒伏、抗折断、矮秆早熟等性状的筛选。”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悦有说,他们成功培育出6个藜麦新品种并通过认定,其中“冀藜5号”较原始品种增产30%,且成熟期缩短15天。
截至去年底,沽源县建成藜麦良种培育实验站3个,打造藜麦育种基地360亩,选育出适宜坝上地区种植的藜麦优质品种30多个,成为藜麦品种培育的摇篮。今年,该县持续推进二道渠乡大梁底村藜麦联合育种基地建设,新增育种面积60亩,试验种植新品种藜麦240亩;在白土窑乡建设藜麦品种试验展示基地50亩、繁种基地300亩。
目前,沽源县藜麦种植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覆盖播种、除草、收割全过程。“通过‘良种+良机’双轮驱动,藜麦亩产量提升15%以上,种植户每亩增收约200元。”张志勇介绍,机械化作业不仅解决了播种效率低的痛点,更通过标准化种植提升了农产品品质。
“超级谷物”扎根坝上田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旱地种藜麦,一亩地产400多斤。按照目前一斤3元左右计算,刨去成本,一亩地纯收入700至800元,是当地种莜麦、亚麻收益的4倍。”闪电河乡石头坑村村民张庆军说。
张庆军是第一批种藜麦的农民,种植的藜麦从最初的1亩,发展到了现在的400多亩,他因此也成了乡亲们口中的“藜麦哥”。
产业融合提升附加值
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沽源县开始着眼于藜麦全产业链发展,通过产业融合,提升藜麦附加值,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
在藜麦加工环节,沽源县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走进北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生产线高速运转,经过清理、去石、脱壳、精选等多道工序,一颗颗饱满的藜麦米被包装成袋,即将运往全国各地。
除了基础加工,该公司还不断研发新产品,藜麦花胶、藜麦膳食粥、三色藜麦脆等特色食品琳琅满目。“我们致力于开发更多高附加值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提升沽源藜麦的市场竞争力。”公司总经理向永刚介绍。
为进一步壮大藜麦产业集群,2024年,沽源县高标准规划了占地200亩的藜麦产业园,目前已成功引进总投资1.6亿元的藜麦食品精深加工、藜麦精酿啤酒等项目。在园区内,多家企业分工协作,形成从原料供应到产品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沽源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续建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为藜麦产业的深加工和物流配送提供保障。
日前,沽源县藜麦深加工暨藜麦麦麸合成生物产业化项目落地,重点将农业剩余物转化为生物基材料。张志勇透露,他们正推动藜麦从食品向保健品、医药品领域延伸,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除了加工产业,沽源还积极探索藜麦产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在藜麦博物馆,游客可以了解藜麦的历史渊源、种植技术和营养价值;在藜麦科普基地和游学基地,青少年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藜麦种植和加工过程,感受农耕文化魅力。每年藜麦丰收的季节,沽源还举办藜麦丰收节、美食节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品尝藜麦美食,购买特色产品。
沽源县还印发了《关于推进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3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通过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树品牌等措施,更好培育壮大藜麦产业。
品牌引领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看我们沽源的藜麦,颗颗饱满,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无论是煮饭、煮粥还是做面包,都非常美味健康!”6月30日,在网络直播间,“藜麦哥”张庆军热情地向网友推销着藜麦产品。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品牌建设成为沽源县藜麦产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成功创建“沽源藜麦”区域公共品牌,并鼓励引导企业认证该品牌,形成藜麦“1+N”区域、企业品牌体系。
目前,“谷麦郎”“华藜”等特色品牌已打入京津沪等地市场,产品成功入驻多家电商平台。近3年,仅“谷麦郎”品牌藜麦产品销售额就突破5000万元。
5月10日,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燕赵品牌发展大会在浙江省德清县举行。在会上,沽源县推介了“沽源藜麦”区域公用品牌,让更多人知道沽源藜麦的品牌价值,沽源藜麦不仅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还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
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沽源县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业展会和产销对接会,该县藜麦凭借独特品质和丰富营养价值吸引众多采购商关注。
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该县也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2024年,沽源县启动“藜麦出海计划”,派出经贸代表团赴秘鲁、玻利维亚等国,推介沽源藜麦种植技术及深加工产品。
去年8月26日,农产品供应链与追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正式发布了《农产品供应链与追溯产业高质量发展沽源宣言》,宣布沽源藜麦产业区域公用品牌为示范试点,全面开展供应链示范建设。
目前,沽源县已基本形成集品种选育、示范繁种、机械化规模种植、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并向着更高目标蓄势跃升,争取打造“中国藜麦第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