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榕
在位于六盘水市盘州市的贵州红果经济开发区,链式跃迁带来的变化悄然发生——煤机制造领域,智能制造推动技术革新,“老树”开出新花;PCB(印制电路板)产业赛道,不断拓展产业体系发展方向,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这片曾以“江南煤海”闻名的土地,如今正以煤机装备制造为基础,向高端电子信息产业跨越,打造“煤机+芯片”双轮驱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六盘水市红果开发区龙鼎工贸有限公司的煤机装备制造,到贵州伟豪电路科技有限公司的PCB产业落地,再到贵州飞芯微科技有限公司芯片封装项目的快速投产。红果经开区以链式思维精准招商、以定制化服务护航企业,一批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高的企业正茁壮成长,产业裂变效应逐渐显现。
从“卖资源”延伸到“卖装备”
盘州的工业基因,深植于煤炭产业。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红果经开区最初的发展逻辑是“靠煤吃煤”,但很快意识到,单纯依赖资源开采难以持续。于是,园区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煤机装备制造成为转型的第一步。
龙鼎工贸是这一进程的典型代表。走进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与焊接火花交织,整齐排列的钢板在各工位间有序流转,技术工人娴熟操作着各类精密设备。
“我们的产品不仅供应本地煤矿,还覆盖黔西南州普安县和晴隆县、云南省曲靖市等周边煤矿企业。”龙鼎工贸研发中心负责人蒋翔介绍道。
这家扎根盘州13年的企业,从作坊式小厂起步,如今已成长为拥有38项专利的煤机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商。在龙鼎工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红果经开区已集聚51家能矿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了从原材料加工到整机组装的产业链。
2024年,红果经开区工业总产值突破50.55亿元,同比增长16.01%,实现了从“卖资源”向“卖装备”的跨越。“煤机产业的集群发展不仅完善了本地配套能力,更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后续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红果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诚表示。
PCB产业叩开“芯”大门
当煤机装备制造产业日趋成熟,红果经开区开始谋划更具前瞻性的产业布局:跳出资源依赖,培育新兴产业。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浪潮涌动,主营PCB生产的伟豪电路成为产业转型的关键突破口。
“PCB作为电子产品的‘母板’,是汽车电子、消费电子、通信设备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伟豪电路生产经理李鑫杰回忆,“选择落户盘州正是看中这里不仅提供标准化厂房,更承诺通过‘以商招商’帮助我们对接芯片封装等上下游配套企业。”
作为贵州省首家全工序电路板制造企业,伟豪电路于2023年入驻贵州红果经开区PCB表面处理产业园,并于2024年4月顺利投产。园区为其配套了污水处理池、办理了环评手续,并积极争取省级产业基金、专项资金及银行融资贷款支持。
目前,伟豪电路月产线路板3.5万平方米,月产值达1200万元,产品获CQC、UL、ISO等八大体系认证,销往广东、浙江、江苏等电子产业发达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贵州省规划建设的六大电镀聚集区中唯一获得PCB产业布局授权的园区,伟豪电路的落户不仅填补了贵州高端PCB制造的空白,更成为红果经开区进军电子信息产业的“桥头堡”。
以商招商培育生态圈
2024年10月,飞芯微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IC(芯片)载板生产制造项目在园区落地。令人惊叹的是,从项目启动到投产仅用时150天,创造了红果经开区电子信息项目落地新速度。
“伟豪电路的推荐和园区的诚意打动了我们。”飞芯微总经理孙瑞宏坦言。作为伟豪电路的长期合作伙伴,企业原本计划在广东扩建产能,但红果经开区的营商环境、服务质量、气候优势、节能优势极具吸引力。更关键的是,园区还根据企业需求对1.5万平方米厂房进行定制化改造,协调建设10千伏专用变电站,并搭建融资平台解决资金难题。
“仅厂房租赁一项,每年就为我们节省上百万元成本,再加上水电费等降低成本,相比广东生产基地,每年可节约运营成本1300多万元。”孙瑞宏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为确保项目快速投产,红果经开区成立服务专班,创新采用并联审批机制:厂房装修与设备采购同步推进,员工招聘与岗前培训提前开展。这种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助力飞芯微在今年3月试生产,当月即创造260万元产值。
作为贵州省首个IC载板项目,飞芯微的落户标志着红果经开区芯片产业生态的初步成型。目前,园区已集聚PCB制造、芯片封装等4家上下游配套企业。
“从‘煤机’到‘芯片’,我们不仅找到了新的增长极,更培育了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陈诚说,以链聚商的效应正在持续放大,园区正以集群化布局、全链条生态、高效服务为引擎,推动PCB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广东阳江乘风而动向绿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