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雅
近期一段关于儿童过敏性鼻炎难除根的视频在网络热传:中医崔应麟教授提醒家长,从外至内的各种“寒凉”与过敏性鼻炎有关。中医药针对此问题正在积极研发系列治疗方法。
从中医视角来看,过敏性鼻炎本质是什么?中医有什么特色疗法?如何做好预防和护理?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全国名中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崔应麟教授。
病因:从脏腑失衡到过度防御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正气”与“邪气”相互交战的过程。“过敏性鼻炎本质是肺主导下的人体‘治理’和‘调节’功能失常。”崔应麟解释,“就像哨兵误把平民当敌人,引发一系列‘过度防御反击’。”“过敏性鼻炎本质是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的过度反应。”
5岁的乐乐(化名)自3岁起反复出现鼻塞、流涕,每逢季节交替或接触尘螨后症状加重。中医辨证发现,乐乐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属于典型的肺脾气虚型。通过中药内服健脾益肺、艾灸温肾散寒,配合推拿调理脾胃,3个月后乐乐的症状明显缓解,发作频率减少了70%。
崔应麟指出: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将疾病与患者视为有机统一体,以脏腑经络的相互关联为核心构建辨证体系,在治疗策略上形成更具有针对性的方案。
在中医理论中,过敏性鼻炎被称为“鼻鼽”。“肺开窍于鼻,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该病的核心病机在于肺脾肾虚损、伏风内蕴。
儿童具有“脾常不足、肺常虚”的生理特点,卫表不固,风邪易乘虚而入,引发鼻窍壅塞、涕泪不止等症状。当外界风邪、寒邪(过敏原)乘虚而入,就会引发鼻痒、喷嚏等“正邪交争”表现。
避免寒凉饮食,注重情志调护
“过敏性鼻炎是‘生活方式病’,家庭护理占防治成效的70%。”崔应麟提出“环境—饮食—情志”三位一体防护策略:
环境干预,注意阻断过敏原侵袭。
饮食调理,顾护脾胃阳气。“忌生冷瓜果、冰镇饮料,这些会加重脾湿,从胃开始伤害到肺。”崔应麟指出,临床中80%的过敏患儿存在脾虚湿盛问题,推荐多吃山药、茯苓、芡实等健脾食材,可煮粥或炖汤。
情志与运动调节,增强正气屏障。中医认为“肝木克脾土”,焦虑、紧张会加重脾虚。家长应多陪伴孩子,通过亲子游戏、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
“现代孩子压力大、脾气急,中医认为‘肝郁乘脾’会影响肺窍。”崔应麟建议家长可引导孩子做“晨起搓鼻操”(双手鱼际搓鼻梁至发热),配合每日30分钟阳光下户外活动,“晒太阳是补充阳气的天然良药”。崔应麟教授指出:“中医的智慧,在于让孩子的身体自己‘打败’疾病。”
从“古方新用”到“立体干预”的技术突破
据崔应麟介绍,河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专家团队采用“脱敏煎”加减(含黄芪、白术、防风)健脾益气,配合院内制剂“鼻复康”塞鼻局部给药,同时在肺俞、脾俞等穴位贴敷“温肺散寒贴”。临床表明,采用以上“三维疗法”,多数患儿1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3个月巩固治疗后,当年冬季未再复发。
内服药改良, 外治药创新:小青龙汤化裁,针对遇冷喷嚏的“寒饮伏肺型”患儿,小青龙汤化裁(麻黄、桂枝、细辛)可快速外散伏风,内化寒饮。
苍耳子散改良,将传统通窍中药与现代透皮技术结合,制成滴鼻剂,局部治疗使药物直达鼻黏膜,起效时间缩短至15分钟,标本兼治。
“鼻复康”以辛夷、白芷等制作成为中药药油,棉鼻条蘸药油,外敷鼻黏膜,通过鼻腔给药起到芳香化浊,通窍散寒的作用。
正在科研阶段的“温肺散寒贴”贴于背部,大椎穴、肺俞穴、风门穴、脾俞穴等,起到温阳化气,促进水液代谢,改善鼻部堵塞及喷嚏症状,患者反馈“贴后10分钟即感温热,流涕喷嚏迅速缓解”。推拿疗法:“鼻翼两侧推压法”配合按揉足三里扶正祛邪,提高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
上一篇:怎样才算陈旧性肺结核?
下一篇:突围不断 四衫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