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巨兽成为商业街区潮流地标、废弃矿坑化身北欧风情的“小冰岛”、荒芜矿山蜕变为文化度假小镇……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蜕变,正在文旅版图上书写着崭新的故事。创新实践以破圈之势吸引着年轻消费群体,重塑城市和乡村的空间价值,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实践样本。(见7月4日《中国青年报》)
诸如机械巨兽等文旅“新物种”的崛起,契合了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比如,废弃矿坑以孤独美学绽放光芒,令人既能享受慢生活又可拍出美照;“巨熊北北”凭借高科技互动效果,成为城市IP,满足年轻人对科技感、潮流文化和社交互动的追求;悬崖民宿让游客置身天上宫阙、绝美夜景,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这些“新物种”将非传统文旅资源转化为情绪消费场域,打造出符合当代消费者认知和审美的“破圈”产品。
文旅“新物种”不仅重塑了空间价值,还为城市和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城市中,废弃工业厂房改造后,通过技术破界和IP打造,激活城市记忆,让工业遗产变身城市情感符号。在乡村,废弃矿山和“空心村”蝶变为现象级文化度假小镇,不仅让隐藏的好风景被发现并赋予新生,还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乡村振兴。
激活文旅“新物种”,离不开创新。从内容策划到产品设计,从运营模式到要素支持,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创新。与艺术家共创、构建完整“生命叙事”、突破文旅边界等创新实践,展现了文旅供给主体的活力,也为行业树立了榜样。
当然,打造文旅“新物种”并非一帆风顺,内容策划、产品设计、运营团队、资金投入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少挑战。需要持续探索新的运营模式,解决资金和项目建设要素的保障问题,平衡资金投入的长期化和灵活性。同时,政策也应为小微团队和个体创业者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文旅“新物种”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文旅产业正迎来重大转型,它们以创新为驱动,重塑产业新生态。在此背景下,文旅业应把握机遇,不惧挑战,积极创新,让更多充满想象力的文旅“新物种”在大江南北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