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咸新区法院泾河新城人民法庭依托“1+45+N”多元解纷工作体系,依靠“法院专业指导+综治统筹协调+村社精准调解”的立体化解纷网络,成功调解一起因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变更引发的家事纠纷。法官团队将调解现场延伸至群众“家门口”,以“情理法”交融的方式化解矛盾,让法治温暖穿透家庭纷争的阴霾,为当事人家庭注入司法温度。
抚养权之争:现实与协议的“错位”
原、被告曾系夫妻,因感情破裂协议离婚并约定:长女由原告抚养,次女由被告抚养。然而,离婚后双方因工作变动、生活实际变化,抚养安排与协议内容完全倒置:长女长期随被告生活,次女则由原告抚养教育。今年,原告因次女入学需转移户口,提出变更抚养权的诉讼请求,而被告情绪激动、坚决反对,双方矛盾激化,家庭关系陷入“冰点”。
多元联动:从“法庭对峙”到“中心和解”
面对情感复杂的家事纠纷,泾河新城人民法庭迅速启动“1+45+N”多元解纷机制,以崇文镇综治中心为枢纽,联动崇文镇司法所、辖区网格员等基层解纷力量,法官团队深入当事人居住地综治中心开展调解,以“拉家常”的方式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调解员依托基层经验与亲和力,倾听双方诉求;法官从法律角度剖析利弊,提供专业建议,逐步消解对立情绪。
情法交融:从“剑拔弩张”到“冰释前嫌”
调解过程中,法官发现矛盾根源在于“情感未解”与“现实需求”的冲突。调解团队采取“分步沟通法”:先由调解员单独与双方谈心,缓解情绪;再由法官从法律与子女成长角度引导理性协商。
经过多轮耐心调解,双方从“坚决不行”转向“相互体谅”,最终达成调解协议:长女由被告抚养教育,次女由原告抚养教育。这场持续数月的抚养权之争以和平方式化解,当事人对调解结果表示“心服口服”。
机制创新: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
此案是西咸新区法院多元解纷共享驿站全域开通后,泾河新城人民法庭推进“一站式”解纷的典型实践。通过整合综治中心、法院、村社三级资源,形成“综治中心统筹、法院专业指导、村社调解点落地”的联动模式,有效缩短家事纠纷化解周期,提升群众满意度。自机制运行以来,泾河新城人民法庭家事纠纷调解成功率同比提升40%,案件平均办理周期缩短15天。
家事纠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西咸新区法院将持续深化“1+45+N”多元解纷工作体系,创新“线上调解+线下走访”“专业调解+心理疏导”融合机制,加强与妇联、社区、学校等多部门协作,进一步发挥“法院+综治+村社”多元力量,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家庭,守护社会和谐安宁。
作者| 李秦蕾
编辑| 李娟
主编| 姚启明
上一篇:翘的读音是什么
下一篇:冷门偏门的行业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