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号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及“十四五”规划纲要均强调滨水空间建设,提出构建由水体、滨水绿化廊道、滨水空间共同组成的蓝网系统;推进滨水空间建设,提高滨水空间品质,营造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滨水空间。
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批复清河(海淀段)滨水空间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小月河滨水空间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清河、小月河滨水空间建设工程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践行花园城市建设理念、提升三山五园周边地区环境品质的重要举措,以水为脉,构建水绿联通生态网络,建成后将有力提升三山五园周边地区的水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升级
清河滨水空间建设工程项目起点为京密引水渠安和闸,终点为海淀朝阳区界,治理长度10.36公里。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疏挖整治河道7.7公里,新建挡墙9.6公里,实施绿化32.8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滨水步道16.9公里,增设厕所、座椅、垃圾桶等便民服务设施,同步实施照明、电气等配套工程。
小月河滨水空间建设工程项目起点为祁家豁子闸,终点为清河入口处,治理长度6.4公里。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疏挖整治河道6.4公里,新建挡墙10公里,实施绿化11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滨水步道11.4公里,新建慢行桥梁1座,增设厕所、座椅、垃圾桶等便民服务设施,同步实施照明、电气等配套工程。
水绿联通,传承历史,惠民利民
改善三山五园地区水生态格局。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海淀三山五园地区要优化景观风貌,提高配套服务水平。项目沿河新增绿化面积,夯实区域生态基底,落实花园城市建设理念,以水为脉,构建水绿联通生态网络,提升三山五园周边地区的水生态环境。
传承历史文化。河道沿线分布有颐和园、圆明园、广济古桥等重要节点,项目建设能够通过水绿结合,串联沿线风景名胜与历史文化资源,对展现城市历史文化魅力具有重要意义。
满足市民休闲、娱乐、观赏、体验等多种需求。项目通过新建慢行步道、增设亲水平台等方式,完善补足滨水开放空间设施,提升河道可达性、滨河步道连通性,满足沿线居民亲水近水需求,实现滨水空间舒适性和利用效率的提高,激发滨水空间活力,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清河与小月河滨水空间建设,将打造水绿相融的生态廊道,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让市民共享亲水宜居的美好生活,为北京花园城市建设再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