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军方近日对外宣布,在防御俄军大规模导弹和无人机袭击的拦截行动中,乌空军损失了1架F-16战斗机,飞行员未能及时跳伞逃生而身亡。据了解,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在拦截俄军大规模导弹和无人机袭击的行动中,乌空军已损失了多架米格-29、苏-27以及F-16战斗机。
那么,为何这些先进战机在面对俄军无人机时纷纷“折戟沉沙”?
俄军无人机有何技术特点?
资料图:俄罗斯“天竺葵-2”自杀式无人机(来源:环球时报)
目前,俄军对乌克兰境内纵深目标实施打击最常用的自杀式无人机是“天竺葵-2”。该机最大的技术优势在于造价低、航程远、战斗部质量大、目标特征小,而主要缺陷则在于飞行速度慢。军事观察员张学峰分析,在俄乌冲突中,俄军根据实战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天竺葵-2”自杀式无人机进行了战术应用创新,增加了乌军战机的拦截难度。
张学峰:
“天竺葵-2”无人机此前往往是在低空或超低空飞行,这种“低慢小”目标很难被发现。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的防空雷达系统可以有效对其进行探测、跟踪并拦截。
因此在实战过程中,俄军不断对“天竺葵-2”进行改进,提高了它的飞行高度。如此一来,高炮、高射机枪和小型激光制导火箭弹也很难对它进行拦截。此外,俄军在使用“天竺葵-2”时还搭配使用了无人机诱饵,从而进一步消耗对方的防空系统。
乌军战机为何屡屡战损?
资料图:乌克兰F-16战斗机(来源:央视新闻)
在很多人印象中,飞行员驾驶先进战机拦截无人机会十分轻松,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张学峰介绍,这其中隐藏着很多外界所不了解的“重重险关”,正因为如此,乌空军面对大规模来袭的俄军无人机时,才会频繁损失宝贵的战机以及飞行员。
张学峰:
用导弹拦截无人机无疑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但如果对方大量使用小型无人机,那么使用导弹拦截的效费比就会较低。因此乌军在使用导弹拦截俄军无人机的同时,往往也会使用航炮进行拦截。
而乌军在使用航炮拦截无人机时,为了提高命中率,通常会降低战斗机的速度,但是这也增加了战斗机的控制难度,容易失速坠毁。此外,战斗机本身飞行速度较快,而航炮的有效作用距离较近,在击毁对方的无人机后,其碎片可能会“砸”到战斗机自身。
因此,使用战斗机拦截低速、小型无人机存在一定危险。
无人机与反无人机技术
如何升级?
资料图:美国“走鹃-M”反无人机系统(来源:央视新闻)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及反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不过相关技术仍存在改进升级空间。谈及未来无人机和反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方向时,张学峰进行了以下分析。
张学峰:
一方面,在进攻方,类似于“天竺葵-2”这类无人机,主要改进方向在于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另一改进方向则是通过人工智能识别技术进行导航和定位,摆脱对外部导航信号的依赖,从而提高打击效率。
另一方面,在拦截方,重点在于发展低成本的用于应付饱和攻击的反无人机系统。此外还要丰富拦截手段,形成多道不同机理的拦截体系,从而实现有效拦截。
记者:贠瑞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