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少见的高温天气下,高校学生宿舍如何“避暑”话题的热度居高不下。在往常颇为凉爽的东北地区、北方沿海地区,那些宿舍没装空调的大学生发现今年酷热难眠。据报道,青岛大学7月7日凌晨发布情况说明称,7月6日浮山校区一物业工作人员在值班室被发现身体情况异常,急救人员抵达现场确认其已不幸离世。有青岛大学保卫处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准备)安空调的计划好几年了,现在正在装,已经开始装了,(宿舍)都装。”
很多高校校园历史悠久,但学生宿舍设施条件因此受限,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没有空调。高校学生宿舍的面积有限,布局集中,通风不好,同时人数较多,所以炎热天气下学生宿舍的热感可能比家里、办公室更强。随着高校办学条件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只要努力做到节约用电、绿色低碳,学生宿舍装空调已不是奢侈行为,而是提高学生校园体验的应有之义。
宿舍也不仅仅是学生休息的场所,而渐渐成为一个综合性育人平台,特别是书院制在国内高校中日渐流行,集学习、社交、文化、素质拓展等功能为一体的住宿式书院,一个书院坐拥一处独立空间,这里既是不同院系学生共同生活的宿舍,同时也有健身房、会议室、演讲厅,在浸润式环境下开展通识教育。
因此,是否该给高校宿舍装空调不是个问题,问题是在高校经费和地方财政紧张情况下如何开源节流,提高高校宿舍设施水平。
早在十几年前,租赁模式就率先在江浙地区高校采用。这种模式下,学校零投入,不采购空调,不承担空调维修维护成本,而是作为管理方,开放学生宿舍的空调服务市场给第三方租赁商,再通过合同对其服务质量进行监管,学生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与租赁商签订租用服务合同。对于具备空调安装使用条件的高校,这是一种低成本且灵活的模式,以六人间安装一台价格2000多元的空调计算,按照4年的更换周期,每名学生每学期的租赁费约50元,高峰期每人每月的电费约40元。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予以支持。
但在租赁模式下,校园电力扩容及线路改造的费用还是需要学校自行解决,而且电力扩容及线路改造的费用的成本是固定的,不因空调安装台数的增减而变化。因此,在自有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高校还是更多自行投资安装空调。这就涉及高校如何开拓新建、改扩建学生宿舍的经费来源。
在2024年11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双一流”建设专题询问的联组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许多高校包括“双一流”高校现在学生宿舍不够、条件也不好,还有很多6人间甚至8人间,学生和家长很不满意。有必要积极支持高校通过新建、改扩建等多种方式尽快补齐学生宿舍这个制约高等教育资源扩容的短板。2024年截至当时,我国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两重”建设超长期特别国债667亿元,支持高等教育提质升级。其中,在支持“双一流”建设方面安排了379亿元。
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允许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学生宿舍建设。地方也陆续印发实施方案。2024年10月,广东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8年)》,提出在省级举债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可对符合条件的省属高校学生宿舍建设项目给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适度支持。据报道,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对校内多栋宿舍楼进行了空调更换、排水给水管改造、水电表更换等,学生宿舍标配无线WiFi全覆盖、全新空调。随着高校学生装空调的呼吁更加强烈,在这个暑假的窗口期,已有的政策储备有望加速落地执行,给大学生带来更好的校园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