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蚌埠新闻网
树立行业标杆,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充分展现腾飞的中国经济、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业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对话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吉阳智能)的董事长阳如坤先生,探讨电池研发制造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产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深刻变革。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制造环节的安全性与效率直接决定产业竞争力。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阳如坤,以“本征制造安全”为核心理念,带领团队突破电池制造技术瓶颈,为新能源行业提供智能装备解决方案,重新定义新能源产业的制造标准与安全边界。
节目现场,阳如坤先生向大家介绍了行业前景及企业发展历程。中国新能源产业规模虽居全球首位,但电池制造环节长期面临“三流”断点难题——物流、信息流、能量流无法连续,导致效率低下与安全隐患并存。阳如坤坦言:“电池制造必须实现从被动保护到主动安全的根本性转变,这是吉阳智能存在的核心价值。”这一论断,源于他对产业痛点的深刻洞察:传统制造模式下,粉尘、毛刺等微小缺陷引发的热失控概率居高不下,而依赖人工经验的检测手段已触及效率天花板。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logo
吉阳智能的突破始于原始创新。公司掌握机器人机构、实时视觉检测、多轴协同控制等核心技术,拥有800余项专利(含38项国际专利),主导建立锂离子电池数字化车间标准体系。其研发的高速激光极耳成型机、智能连续卷绕机、智能复合叠片机等设备,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成功打破国外垄断。
针对制造缺陷引发的安全隐患,吉阳智能构建起“被动-主动-本征”三级安全体系:通过AI视觉检测与隔热材料应用,将电池热失控概率降低至0.01%以下;开发洁净制造系统,将环境粉尘控制至2微米级别(远超PM2.5标准),从源头消除缺陷产生;通过材料改性与工艺创新,目标实现电池“需分选配组即可直接使用”的终极形态。
作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吉阳智能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牵头完成70余项动力电池制造标准。其建立的数字化车间集成标准,使设备互联互通率提升至95%,数据采集效率提高5倍。这种标准引领能力,使吉阳智能成为全球产业链的“规则制定者”。
吉阳智能高能效产品案例之一示意图阳如坤坚信,新能源产业化将催生双重变革:电池将从“储能单元”升级为“制造单元”,通过车网互动(V2G)技术实现能源双向流动;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将依托绿色电池技术完成低碳转型。基于此判断,吉阳智能已布局三大战略方向:开发具备自学习能力的柔性制造系统,缩短设备换型时间;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溯源,助力客户达成ESG目标;针对欧洲市场开发一体化连续电池制造专用设备,加速全球化进程。
从突破行业困境到制定国际标准,从服务本土龙头到走向全球市场,吉阳智能用15年时间完成从技术追赶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
节目的最后,谈及未来的规划,阳如坤先生表示,“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成为机器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引领者。在第三次能源革命进程中,拥抱新能源及制造能源产业,积极创新突破,为电池制造业实现全球领先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企业通过原始制造装备技术不断创新为我国制造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树立典范,以产品质量、效率提升作为制造业避免内卷,实现转型的抓手,推动我国整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制造强国梦。”
未来,吉阳智能将不断创新,深耕行业,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中国智慧与力量。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