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四链融合”促发展
福建龙岩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陈 永 本报记者 江 岱
作为福建省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龙岩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中的关键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龙岩市始终把创新链作为驱动企业升级的重要引擎,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地位。该市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深度交流与协作,有效激活创新成果的转化潜力。自2023年10月以来,龙岩市依托“2+4”产业体系,成立了四大产业研究院,聚焦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成功解决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数据显示,四大产业研究院下属16个研究所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01件,获授权发明专利56件,转化创新成果15项,带动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约1.8亿元。同时,该市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达成专利开放许可76项,数量位居福建省前列,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17.93%,居福建省第二位。
在强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方面,龙岩市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截至2024年年底,该市有效发明专利达3055件,同比增长21.3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344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862件。此外,该市高价值发明专利总数达到1040件,并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快速增长。围绕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及科技型企业等重点群体,龙岩市指导企业做好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工作,2024年该市新增备案2963件,位居福建省第一。此外,该市已培育出2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101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有39家企业入选国家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
在资金链保障方面,龙岩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破解融资瓶颈。2023年至2024年,该市共获得相关专项资金1142.5万元,通过落实奖励政策和推广专利权质押融资等方式,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该市还积极推动政银合作,深化银企对接机制,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效率。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被列入首批质押融资白名单。2022年以来,该市累计办理专利权质押贷款金额达17.7亿元,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人才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战略支撑。龙岩市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鼓励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加快培养法律、管理等复合型人才。目前,龙岩学院等高校已开设知识产权选修课,引导学生关注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该市现有专利代理师19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队伍逐步壮大。同时,龙岩市积极推进企业知识产权专员队伍建设,鼓励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对在专利创造、运用和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2022年以来,该市各类知识产权培训参加人员数量累计达2200余人次。此外,龙岩市还在福建省率先建立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技术调查官制度,现有入库技术调查官59人,在行政裁决案件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案件处理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在产业链赋能方面,龙岩市紧抓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契机,深入开展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行动,推动上杭金铜产业链、新罗安全应急产业链、永定光电信息产业链等重点领域实现知识产权融合发展。其中,龙岩市金铜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省级立项支持,争取项目建设经费80万元,成为福建省首批10家产业(区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之一。该中心通过建立金铜产业专利池,整合上下游资源,推动专利技术在产业内的广泛应用,提升了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武平县率先成立该市首个知识产权联盟——武平新显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整合行业优势资源,联合应对外部知识产权风险,促进成员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当地新显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龙岩市紧抓广龙对口合作机遇,探索“广州研发+龙岩制造”的协同模式,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专利成果转化落地,实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
龙岩市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与“四链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为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上一篇:日本产学研团体将开发人形机器人
下一篇:同星科技在青岛成立智能电器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