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要钢网)
外媒7月5日消息:全球供应链正因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而震荡,但更大的危机正在金属冶炼领域显现。
随着中国冶炼能力快速扩张,西方冶炼厂普遍陷入经营困境,例如纳米比亚和菲律宾的铜冶炼厂因加工费跌至负值而被迫停产维护,嘉能可澳大利亚Mount Isa铜冶炼厂也因财务不可持续面临关闭风险。澳大利亚政府同时面临拯救Nyrstar锌铅冶炼厂和力拓Tomago铝厂的紧急呼吁。
中国在全球有色金属冶炼中的份额持续攀升,铜、锌、铝等基础金属的加工主导地位正接近其在钨、铋等关键矿物上的控制水平。
今年年中,中国铜冶炼厂与智利铜矿安托法加斯塔达成的铜精矿加工费定价为零,现货市场甚至出现冶炼厂倒贴采购原料的极端情况。
锌冶炼费去年四季度同样跌入负值,尽管全球锌矿产量同比增长5.1%,中国锌精矿进口量更翻倍至220万吨。西方人士认为全球冶炼产能扩张已远超全球矿山供应能力。
中国占全球精炼锌产量的份额从2007年的33%升至2024年的近50%,原铝产量占比约60%。即使中国政府设定4500万吨年产能上限,企业仍通过印尼等地继续扩张。
麦格理银行指出,中资推动的印尼镍产能已占全球一半,导致镍价暴跌和西方超50万吨产能关闭。西方冶炼厂在电力成本(电解铝耗电尤为显著)和政府补贴方面处于劣势,欧洲虽推出"行动计划"扶持高耗能产业,但效果尚待观察。
这些冶炼设施的战略价值不仅在于连接矿山与终端产品的供应链,还体现在副产品潜力。力拓犹他州冶炼厂已开始生产碲,Nyrstar南澳冶炼厂可提炼受中国出口管制的锑。当前西方政府面临关键抉择:究竟愿付出多大代价保护本国冶炼业免受中国价格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