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一位毕业生提上行囊义无反顾去往新疆的身影从容坚定;2022年3月,阳信县疫情高风险核心区凌晨3点带领物资保障组争分夺秒搬运物资而不停歇的身影格外醒目;2024年1月,一名穿梭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帮办代办招引项目手续的坚毅面庞分外动人……从西部计划援疆青年,到冲锋在前的“抗疫先锋”,再到项目招引的“攻坚能手”,再到捐献干细胞的“生命馈赠”,他用十八年时间诠释了什么是“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近日,山东阳信经济开发区传来了暖心喜讯:投资促进局局长庞浩同志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已于7月1日完成捐献。这是阳信县主职党员干部首例、滨州市第80例捐献案例,一场跨越山海的生命接力即将展开。
青春在边疆上淬炼
2007年大学毕业后,伴随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服务口号,秉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毅然报名了当年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达新疆后被分配至塔城地区裕民县,也就是小白杨哨所的所在地。在条件艰苦的边疆,他克服环境差异、饮食不适、文化障碍,认真开展基层服务工作,他以责任担当为笔,以青春热情为墨,立足本职工作,坚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苦干不苦熬”的裕民精神,对待每位来办事的团员青年,做到体贴入微服务,耐心细致讲解,主动担当、服务青年,在裕民县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青春汗水;在服务西部这条路上,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他坦言:“这段经历,我给予新疆的只是两年的青春,而新疆却给予了我一生都会坚持的责任与担当的信念。”
初心在服务中坚守
在结束西部计划服务之后,他选择了回到家乡继续服务基层。为了尽快摸清村情,了解民意,他常常利用午休、下班时间入户调研、实地考察,逐渐地手上的“路线地图”也升级为“村情地图”。在长达十二年的乡镇工作中,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双手托起责任,敢啃最硬的“骨头”,善接最烫的“山芋”,他的足迹为梨乡环境综合整治、社会和谐稳定、基层党组织联建等乡村振兴事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2年3月,阳信县翟王镇突发疫情,他临危受命,勇挑物资保障组重担。他深知保障好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基础。他身先士卒,带领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组三十余名队员在随时会被隔离的情况下,连续高强度工作38个日夜,争分夺秒协调资源、组织调运、精准发放物资。在他的带领下,保障组为92个自然村的3万余名居家群众和20余家企业留守职工累计高效配送各类时蔬、米面肉蛋奶及各类防疫物资一万余组次,有力保障了封控期间群众生活必需品的有序、充足供应。他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为全县疫情防控工作构筑了坚实的后勤保障防线,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
承诺在行动里践行
2013年,他在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阳信县第一批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这场跨越十二年生命之约的坚守,也让“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梨乡大地熠熠生辉。“当时只觉得多留一份血样,就可能多给患者一个希望”,面对同事们的称赞,他表示这只是一次“平凡的决定”。
据红十字会数据显示,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仅为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他作为全国造血干细胞血库中唯一一例与受捐者匹配的捐献者,当接到红十字会配型成功的电话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我愿意!”
为达到最佳捐献状态,他在繁忙工作之余坚持锻炼、调整饮食,同时为了不影响项目招引的正常推进,他主动担当、迎难而上,连夜调整工作安排,争分夺秒梳理重点项目清单,逐项分解当前重点工作,确保项目招引与生命救援“两手抓、两不误”。阳信经济开发区领导得知后高度重视、立即部署,举全单位之力支持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行动。山东阳信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曹福清表示:“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我们将号召全体工作人员学习庞浩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
目前,庞浩已完成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山东阳信经济开发区将持续关心干部身心情况,并以此为契机开展造血干细胞科普知识公益讲座、志愿登记等活动,让更多爱心汇聚成生命的力量。
原标题:“脚下有泥 心中有光”从边疆到家乡,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